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求追讀) (第1/2頁)
一兩豬頭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標回到東宮,把東宮屬官全部喊了過來。
“今日將你們聚集在此,實在是有一件事需要和你們商量,還望各位商討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太子請講,我等必將竭盡全力。”
看著眾人,朱標心頭也不由放鬆,這麼多飽學之士在一起,總會有個說的過去的答案吧。
“我想請問下,朝廷的取才之道!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建議?”
眾人聞言,沒有立即回話,深思起來。
畢竟這取才之道,乃是國之根本,重之又重,如果張嘴就來,無的放矢,反而會遭眾人恥笑,讓太子看輕。
朱標也不著急,畢竟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坐在書桌前慢慢等待。
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人主動開口。
朱標只好道;
“諸位有什麼想法,但講無妨,今日只是討論,今日之事,任何人不準洩露。”
諸人行禮稱是。
這時才有人站出,開口道;
“取才之道,本是國之重事,我等不該妄議。不過今日既然太子問起,臣也就斗膽說一下,臣自己的一些微薄看法。”
朱標慢慢喝了一口茶水,聽他接著講吓去。
“如今,朝廷使用的乃是薦舉制。這個制度,想必各位也都瞭解。薦舉制形成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初具雛形。”
“到西漢時,察舉制是薦舉制度發展最為成熟的時期,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被新的朝代當做最重要的人才選拔途徑之一。”
“直至魏晉南北朝的實行九品中正制後,薦舉制才逐漸走向沒落。”
眾人點頭,這是薦舉制的由來,眾人都清楚。
見到眾人認同,他接著說道;
“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薦舉制的主要形式。”
“一般分為唯賢是舉與唯才是舉兩種形式。“才”指的是具勝德行,“賢”指的是德才兼備。唯賢是舉在群雄逐鹿的戰亂時代更為適用,唯才是舉更適合國泰民安的鼎盛時期。”
“我大明如今開國不久,這兩種發法都使用過。”
“如今看來效果不錯,確實是為朝廷增添了不少有識之士。”
朱標點頭,這些他都經歷過,自然知道。
比如那劉基劉伯溫,宋濂,葉琛,朱升等人,都是舉薦這種制度下出來的人才。
“薦舉有三途:禮聘,徵召和舉薦,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如今站在此處的諸位,恐怕都和我一樣,是屬於前兩種吧!”
眾人點頭。
畢竟朱元璋為了培養太子,給太子配備的師資力量是全國頂級的,放在任何一個小地方,都是堪稱大儒的。
“如今聖上對薦舉制加以改革,舉薦的人才需要考核,透過之後才能為官,這也是很好的改良了和完善薦舉制。
“可是薦舉制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這個制度,在戰亂時,由於危機四伏,所以薦舉是把真才實幹放到首位,因此薦舉的人,往往確實是能力出眾。青田劉伯溫,劉大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是在國泰民安時期,沒有了危機束縛,人的私心和貪慾很快就會暴露出來,薦舉制也就沒有了其存在的理性和公平。”
“薦舉的名額有限,誰不想舉薦自己熟悉之人,親朋故吏,所以現在薦舉上來的人,往往容易造成德不配位的情況。”
朱標聽得連連點頭,這就是大明如今面臨的情況,分析的完全正確。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同。
雖然他們都是薦舉制的受益者,可是剛才所說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那你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