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成化瓷器 (第1/2頁)
風疏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一行人從休寧出發的第十二天,由於沿途多是山間小路,我們除了下車步行外,時不時還需要幫忙推車,所以來到景德鎮時,已是下午三四點的光景。
我們吃完飯後,長輩們回客棧休息,我們年輕人就上街逛街。
浮樑古城最多是茶葉店,景德鎮最多是陶瓷店。
滿大街都是明代瓷器呵!這些瓷器要能好好收藏到現代,該值多少錢啊!
在現代的時候,明代瓷器的代表作是成化瓷器。
收藏界對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
意思是說,收藏界對明代成化年間和清代雍正年間的景德鎮官窯出品最為看重。
成化年間就是明憲宗時期,即公元1465到1487年期間。
成化時期瓷器有兩個主要品種:青花和鬥彩。
我在明初所見,鬥彩還沒有出現,鬥彩是在成化年間燒製成功的。
我對凌軒說:大哥,現在的景德鎮青花瓷,如果儲存得好,放至數百年後,會非常貴重!
凌軒問:這些瓷器,可以不斷製造,為什麼會成為貴重之器呢?將來會有多貴?
我認真地想了想說:物以稀為貴!在六百多年後,我們明代一個青花瓷,可能賣到十萬金。
凌家子弟聽了紛紛咋舌。
我這裡跟家人們說“十萬金”,還是打了埋伏的。
事實上,2014年4月,“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一著名拍賣行拍出2.81億港元的天價。
該“成化鬥彩雞缸杯”不足一掌大小,杯壁上畫有公雞、母雞,故稱雞缸杯。
因為稀少,所以貴!
現存於世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據統計只有19只,其中四隻在私人藏家手中,其餘均被博物館收藏。
我實在無法跟明代的家人們解釋“億”這個數量單位。
在古代,萬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十萬已經是很巨大了;有時候就將十萬叫億。
現代的億,是指一萬個萬的單位為億。
還有,我們一行人所在的明初洪武年間的青花瓷,還未真正進入最佳狀態。
明代的青花瓷,聲名遠播是從明宣德年間開始;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即公元1426年至1435年間。
宣德年間在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造型古樸、典雅,釉色晶瑩豔麗,因為這時候的青花瓷“諸料悉精”,故“青花最貴”。
後來,到了成化年間,御窯廠裡進口的“蘇泥麻”青料幾乎已經用完,所以成化青花瓷用的都是國產的“平等青”,又稱為“坡塘青”。
“平等青”含鐵較少,含錳較多,所以成化青花瓷的青藍色中呈泛青灰,沒有 了之前青花瓷的鐵鏽斑和滲青現象,也沒有了宣德青花的那種泥斑,髮色更穩定,瓷器整體效果淡雅柔和。
我們逛來逛去,都是陶瓷,對著這些後世的珍寶,卻生出審美疲勞!
我們就決定回客棧。
剛入客棧門口,看見五叔在等我們。
五叔微笑地問:你們要不要去看一看制瓷的窯?
我們一聽,都說:好!
現代的人們總說:到了景德鎮,不看古窯,就等於白行一趟。
說到古窯,我知道現代景德鎮有許多模仿和以舊修舊的古窯,各有名稱:宋代的叫龍窯、元代叫饅頭窯、明代叫葫蘆窯、清代叫鎮窯。
五叔之前曾來景德鎮運貨,認識了這邊的制瓷商家,現在趁天色尚早,五叔一直在客棧等我們回來,要帶我們去開開眼界。
我們一行人跟著五叔,沿著一條山間小路,往山林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