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遷居路線 (第1/2頁)
風疏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一回講到凌家著手做遷居的準備。
凌家族人倍受朝代更替的戰亂變動之苦,為讓家族達到休養生息的目的,他們早就想有改變。
最初的想法是讓子孫商而優則仕,就是經商時間很長了,積累了一定財產,就想進入仕途。
本來大哥凌軒已準備開始步入科舉考試的道路,就在這個關鍵時候,我這個九代單傳的女嬰出生了!
自從我從現代社會莫名其妙在穿越回大明,並出生在凌家後,他們從我這個現代社會的學霸口中得知,未來明朝將會有頻繁的朝代變更,加上得知同鄉朱升的兒子朱同,一個文人,即使父親朱升有恩於朱元璋,也被藍玉案牽連慘死,凌家人不敢再入仕途,下定決心遷居外地。
當凌家人正為不知遷往何地而猶豫不決時,我這個九世單傳的女嬰,建議他們遷往雲南。
凌家人常年在外經商走貨,天南地北都留下過足跡,知道雲南是偏遠之地,可供隱居避世。
凌家人為了家族能長久發展,上幾代均有刻意地學習釀酒技術,在學習的同時更是為家族留下了許多學習的心得和釀酒術的具體操作筆記。
到了第九代,恰逢明太祖朱元璋開放了酒業專賣,民間對釀酒激發起前所未有的熱情。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有準備到處是機會。
凌家人幾代人都為家族日後長久發展做著準備,現在,機會來了。
當族人接受了我這個來自現代社會的九世單傳女娃遷居雲南的建議後,家族立即啟動了派遣十名子弟前往安徽濉溪城,系統學習釀酒術。
不負眾望,凌家十名子弟身負家族厚望,歷經數月,學成歸來。
當凌家人為具體遷居的地點愁思時,我的父親與大哥前往大哥的未婚妻陳婉家,向陳父請教。
陳家老爺曾在雲南經商居住近十年之久,對雲南十分熟悉。
陳老爺聽聞凌家人擬在雲南設立商鋪,苦於不知設立何處,陳老爺建議設在大理。
我這個現代社會穿越回去的女學霸,忍不住開言說了“建水”。
陳家老爺親眼所見,親耳聽聞我口中說出“建水”兩字,雖感驚訝,但也承認建水是一個宜居宜商的好地方。
世事恰巧的是,陳婉母親,即陳家太太就是雲南建水人。
凌家現在暫定了遷居目的地為雲南建水城。
接著下來就是著手以到外地經商為由,到雲南建水設立商鋪常駐點,循序漸進地將家族的人口實現分批往外遷居。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早在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時,雲南並未被朱元璋收入囊中,那裡盤踞的雲南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是蒙元殘餘勢力的老大,一日不除,日後必成大禍!
這一直被明太祖視為心腹大患。
本來,明朝初建,萬業待興,能忍則忍。朱元璋一開始並不想對雲南動兵,他說:“雲南僻遠,不宜煩兵”。
但是,元梁王自恃地處偏遠,與北元遙相呼應,既不甘心把雲南獻給朱元璋,又害怕真的惹怒朱元璋,就在猶豫之間,元梁王擺平了三個朱元璋派來的勸降使者。
朱元璋在經歷了三次失敗的和平勸降後,暴跳如雷,終於在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釋出徵雲南詔令,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為徵南左副將軍、沐英為徵南右副將軍。
當年九月,30萬兵馬自南京出發,大軍自水路沿江而上,穿過洞庭湖後,在湖南武陵上岸走陸路,過湘西進貴州,透過滇黔交界處的勝境關,於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到達雲南曲靖。
佔領曲靖後,明軍摧枯拉朽直撲昆明。
大軍南下,一路勢如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