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老夫警告你,話不可亂說 (第1/2頁)
樓頂望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唐與突厥的議和談判拖延了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是在幾天前談出了一個結果。
突厥答應撤出瀚海以東,送還突厥境內的所有漢人,並賠償大唐的損失和軍費合計三十五萬貫開元通寶,突厥可以用牛羊馬匹、皮毛和羊毛來支付,也可以用牧奴抵償部分賠款。
大唐為顯示誠意,撤回駐紮在玉門的大軍,只在玉門、磧口和瀚海邊緣駐紮不超過五萬的邊軍,同時開放兩國邊貿,設立玉門、幽州兩個榷場專門與突厥各部交易各種物資,大唐廢除武德年間兩國達成的所有盟約,突厥可在長安設立代辦府衙,處理兩國之間的日常事務,兩國開始平等的交往。
康蘇密拿到大唐開出的條件時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大唐的條件怎麼看都不像是打了勝仗並處於優勢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忽略掉突厥賠款、割地和歸還人口三個條件,猛地一看還以為是頡利用刀架在李世民脖子上逼他答應的條件。
地位平等與開放邊貿正是突厥一直想要得到的,只是一直以來中原王朝為了限制草原民族,只有被逼的沒辦法時才會勉強答應,如今明明是大唐勝了,卻主動滿足了突厥一直以來的訴求,讓康蘇密和一眾突厥的代表很是懵圈。
不過這是大唐自己提出來的,簽下這份合約,根本就是大功一件,不必透過戰爭就拿到己方想要的條件,不能錯過機會。
大唐朝堂對此議和結果的態度出現了兩極分化,武勳集團堅決反對,文官集團卻是滿口稱頌。
武勳集團認為朝廷的決議是讓之前的努力和犧牲都白費了,大唐應該拿到更好的條件或是對突厥繼續保持足夠的軍事壓力,讓突厥不敢再對大唐虎視眈眈。
文官集團就要現實的多,關中大旱雖然在朝廷的強力介入下保住了不少的良田,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旱災帶來的影響,駐紮在邊疆的大軍一直在消耗國庫所剩不多的儲備,面對這種情況,結束戰爭和對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李世民這次是站在文官一邊的,堅決要求儘快結束戰爭。
既然皇帝也不願意繼續打仗了,武勳們也只好偃旗息鼓,配合皇帝和兵部開始逐步撤回邊疆的大軍。
兩國的議和達成,表面上看是大唐吃了虧,但是大唐對付突厥的手段才剛剛開始而已。
議和達成的第二天,李世民便下旨冊封薛延陀部首領夷男為真珠毗羅可汗。
這一道聖旨直接把康蘇密給震麻了。
不是說好了兩國要平等的嗎?
怎麼前腳剛達成約定,後腳唐皇就以宗主國君主的身份冊封突厥內部的部族首領了?
你們這是要鬧哪樣,約定前腳簽訂後腳你們就要毀約......
康蘇密都打算回突厥了,因為這一道聖旨,不得不再次覲見唐皇。
李世民也沒有藏著掖著,說是鐵勒各部、室韋都派人來了,他只是冊封一個實力不強的夷男已經是看在兩國剛剛達成約定的面子上了,畢竟大唐開啟門做生意,沒理由把客人往外推,給客人個好的待遇還是應該的。
康蘇密不理解唐皇的生意經,但是他明白是自己家出了二五仔,而且還不止一個,當即便啟程回了突厥。
至於說薛延陀是不是真的要倒向大唐就不是他能判斷的了。
自此,突厥與大唐的戰爭暫時落下帷幕,李世民將精力大部分都放到了大唐內部。
吳正義對議和達成抱著看戲的態度,反正李世民不管怎麼操作,只要沒有阻礙到他的計劃就沒什麼問題。
兩人談論不短的時間,最後李世民決定暫留三原,等天花瘟疫結束以後再回長安。
李靖一直黑著臉不是沒有原因。
雖然皇帝到來,提振了士氣,但是皇帝來到三原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