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拙不冷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笠綸要暫時駐點在白石村,他首先選擇借住在劉勇家,這樣也好具體謀劃石鍋的事。

不過現在的重點還不能放在石鍋上,白石村的重建才是重中之重。

這也是為群眾做實事,王笠綸自然也很上心,每天一起床就和村幹部一起制定方案,有些需要重建的村民不能在原地修建,批宅基地等各種手續王笠綸直接在村上就寫了。

趁著這次自然災害,王笠綸還將白石村土地重新丈量,各家宅基地重新確權,讓以後村民之間少了許多麻煩。

不得不說這個時期幹部的權利也確實夠大,若是再往後幾年十年,僅僅倒了幾間房要重修,那手續都會相當繁瑣,涉及的部門也是好幾個。

除了做這些文字工作,王笠綸也參與到直接的生產和勞動中,一邊組織村民恢復生產,也和其他村民一起,幫助那些房屋受損嚴重的村民修房子。

這個時期修房子,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只要人手充足,建材都是小事。

此時大多數的房子都是夯土牆,用樹幹做房梁,有條件的就上瓦,沒條件的用茅草也能湊合。

夯土都是就地取材,將泥土混合稻草穀殼,攪拌之後放入木質的磨具中捶打,最後就形成一塊塊的牆磚。

只用了一週時間,王笠綸就帶領白石村的群眾逐漸恢復了正常生活,而他不擺架子,與群眾打成一片,也收穫了白石村村民的一致好評。

現在走在村裡的路上,不管老人小孩,見了他都要喊上一聲問候幾句。

照這個進度,王笠綸估計再有半個月自己就能回鄉上了,此時他也開始考慮起白石石鍋的規劃。

不過王笠綸正打算和劉家父子商議,按照他的想法弄幾個石鍋樣品時,區上的幹部帶著一個身穿襯衣,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中年人來到白石村。

“王笠綸同志,這位是河西日報社的楊啟光同志,來了解一下白石村的受災情況,要做相關報道,你配合一下楊同志的工作。”區裡的人將一個叫楊啟光的中年送來後就走了,看樣子這個報社的同志還打算在白石村待上兩天。

王笠綸自然是積極配合,先是帶著楊啟光到滑坡的地方,給他講了從災害發生開始,村裡鄉里區裡包括縣裡是如何應對的,又著重講了救援的過程。

當然王笠綸還是很有政治覺悟的,從始至終都是很正面的講述,在他的描述中,各級幹部盡心,人民群眾團結,感覺不用怎麼潤色,就把他說的這些寫出來就是一篇極好的報道。

楊啟光也就三十多歲,據他自我介紹是省報的編輯,王笠綸也沒有懷疑過他的身份,畢竟這個時候沒有網路,電話都沒有到鄉鎮,全憑一張介紹信。

這個時期偽造介紹信甚至各種批文的也有不少,但應該沒人會偽造介紹信,跑到這種窮鄉僻壤來,關鍵也撈不到一點好處。

“原來笠綸你是知青留下的啊,倒是也聽說你們縣的周書記為了留下一些有知識的年輕幹部,給了一批指標,可聽說效果不好,沒多少人留下,你怎麼選擇留下了?”楊啟光很快和王笠綸就熟絡起來,加上王笠綸談吐也不俗,他也表現出對王笠綸的欣賞。

王笠綸自然又把那番冠冕堂皇,但確實很有覺悟的話說了出來,更是讓楊啟光連連稱讚。

“咱們河西雖然歷史悠久,但近代開始發展緩慢,要是有多一些你這樣,有知識的年輕幹部,或許將來還能重現輝煌。”楊啟光身上有標準的文人氣質,而他又是來自省報,自然格局還是有的,就算真的只是個編輯,著眼的也是整個省。

河西省歷史上確實輝煌過,其名就是來自著名的河西走廊,尤其在漢唐兩代,這長達一千公里的狹長地帶上,擁有著璀璨的文化和發達的商貿。

只是近代海運興起,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哭有用的話,我還當仙帝幹什麼?

哭有用的話,我還當仙帝幹什麼?

醉夏依梁亦靜笙
關於哭有用的話,我還當仙帝幹什麼?: 前世的張子墨孤身流浪好多年,然後才進入到一所孤兒院。幸運的是,他後來被張家父母尋回,但在養子的挑撥下,慘遭張家人的侮辱陷害,最終被逐出家門!在離開張家之後,眼看著父母和七位姐姐被養子張天賜搞得家破人亡,自己更是遭受無端苦難。然而,子墨歷經千辛萬苦,輾轉來到仙界。如今,仙帝重生歸來,面對曾經的種種苦難,他只想淡然一笑。此刻的他已不再是那個任人欺凌的可憐少年。他
都市 連載 14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