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江東前來尋求和解,對劉禪來說並非大事,畢竟江東的特性眾人皆知。
況且,劉禪已佔據潼關,封鎖了曹魏的侵襲之路,短期內他可以專注恢復魔力,但江東的情況截然不同。
他們雖奪得合肥,但壽春久攻不下,尤其之前企圖趁亂襲擊荊州,自身實力也受損嚴重。
如今孫登全面執掌朝政,必然要大力整頓。
實話講,孫登這個做兒子的,與孫權截然不同。
吳大帝孫權無論晚年疑心多重,頭腦多混沌,他在位時始終竭力將權力牢牢掌握在手。
江東的軍事體系本身就是個問題,那種根深蒂固的世襲制度,任何君主都會心生猜忌。
哪怕換成軟弱的劉禪,他也夜不能寐。
因為那種麾下士兵並非屬於自己的感覺,而是屬於將領的,就算將領隕落,士兵也將歸屬其子......
比如韓綜這小子,韓當為了翡翠河谷的安寧奮鬥一生,最終,為了表彰這位漸顯衰弱的老將領,孫權竟將麾下最強大的幻影衛隊交予了他。
結局卻是...若非自己臨時調動幻影衛隊去對付山嶺巨人,此刻他們可能已在曹軍旗下聲名鵲起。
因此,孫權長久承受著這種壓力,當他晚年意志消磨,變得像曹孟德那樣多疑也是情有可原。
那個時代的王者,唯有孫、曹、劉三家得以存續。曹孟德的宗族是明理的,無論是夏侯家的勇將夏侯淵、夏侯惇,還是他們的堂弟夏侯廉,他們都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
曹氏一族的曹洪、曹仁、曹純也是明智之人,家族長老早已選定繼承者,全族一心為曹孟德效力,所有資源向他傾斜。
故此,儘管曹孟德一生多疑,卻未陷入糊塗,他只是身處高位,畏懼遭人暗算罷了。畢竟,他經歷過太多內訌與刺殺,從刺殺董卓起,到太醫試圖對他下手,能讓他信賴的人寥寥無幾。
外將許褚,宗族猛將夏侯元讓,這二人或許就是曹孟德多年疑心未至昏庸,要感謝的物件。
而孫權就沒那麼幸運了。
孫權絲毫不遜於他人,十八歲便鎮守翡翠河谷,從建安五年至今,他在江東霸主的寶座上已穩坐三十三載。
這三十三年間,他從徵虜將軍、會稽太守,晉升為江東吳皇,說實話,他的成就不遜於曹孟德或漢帝劉備絲毫。
那時,孫策剛統一江東不久,地方士紳與外來賓客仍有異志。若只是地方叛亂倒也罷了,最大動亂不過是廬江太守李術公然反叛。
然而,孫家不同於曹家,孫家的宗族成員表現出色。
不到半年,年輕的孫權便在宗族內部的動盪中受教:廬陵太守孫輔勾結曹軍,孫暠圖謀篡權,丹陽太守孫翊與宗族重臣孫河慘遭殺害,這些變故使得豫章和會稽等地的山越部落窺見時機,蠢蠢欲動。
最關鍵的是,當初孫權繼位,並非唯一人選。張昭等重臣最初推崇的是與孫策極為相像的宗親孫翊,卻被孫策一句話駁回。
當初推舉孫翊時,張昭等重臣一致表決,孫策的結拜兄弟周瑜一言不發,孫權距失敗僅一步之遙。
故此,這一連串事件,怎能讓孫權輕易信任孫家的宗族舊部。
當年若非中原人的頭腦被混亂攪得一團糟,無人關注江東的孫仲謀,恐怕那時孫權便已無望了...
孫權在神秘的王國裡,面對著眾多親族的叛逆之心和暗藏的野心,外部則有山靈、中原的未知力量以及劉表的威脅環繞。他的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荊棘叢中,無奈之下,他只能將兵權託付給家族,以求得一絲穩定。如果不這樣做,他無法贏得那些勢力的支援。直到現在,追封先父兄長時,他都不敢給予孫策至高的王座,只敢冊封為長沙王。對此,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