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遠古的魔法帝國,曹丕隕落,曹叡接掌王權,這個訊息如同疾風般席捲了整個奇幻世界。
不只是中原與北方的王國,遙遠的漢中西川,神秘的荊州江東也迅速得知了這一變故。此時,劉禪,剛剛慶祝過一年豐收的年輕領主,望著田野間綠意盎然的幼苗,意識到他錯失了那個至關重要的時機。
孟達並未與他聯絡,這不是劉禪的智謀失誤,而是他忽視了一個關鍵因素——他精心策劃了軍隊、補給,甚至魏延也已整裝待發。無數密探潛入了關中之地,萬事俱備,卻因一個背叛者的出現,一切化為泡影。
然而,劉禪對這個背叛者並未深感憎恨,因為這並非首次遭遇此類背叛。這個叛徒,來自永安城的守護者,永安都督與中都護李嚴的麾下,他的名字叫牙門將王衝。
原因無他,只因李嚴的脾氣猶如烈火,他的獨斷專行和對奢華的痴迷,以及對錶面光彩的政績追求,早已人盡皆知。早在他在犍為太守任上,他就曾大興土木,修建壯麗的高塔,翻新城牆,打通天社山,鋪設沿江大道,以至於人們讚譽犍為郡為“壯麗之冠,州中翹楚”。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美好的願景卻因過度建設而變得苦澀。李嚴在職期間,為了私慾大肆建造府邸,這尚可忍受,但他竟企圖遷移郡治官邸,顯得過於貪婪。當然,這並非全無道理,因此有人提出異議,其中就包括如今的越騎校尉,蜀郡太守,同時也是劉禪親信的楊洪。
當初,楊洪認為此舉不妥,於是直言反對。若李嚴能聽從楊洪,此事或許就能平息。但李嚴個性執拗,不僅堅持己見,還與楊洪針鋒相對,二人爭論得不可開交,從府邸遷移,到犍為郡的各項勞民傷財的政績,再到急功近利的作風。
最後,爭論升級至對李嚴浮誇虛榮的指責,而楊洪則被批評為空有書生氣,名不符實。雙方都不願退讓。最終,楊洪,那時只是個小官員,無力抗衡強權,被李嚴打壓,無奈之下主動辭職,從此不再涉足李嚴與犍為郡的事務。
幸虧楊洪對故鄉懷有深厚情感,加之身邊好友的極力推薦和調解,李嚴在冷靜後,寫信舉薦他到益州刺史府,擔任蜀部從事。哦,對了,當攻打漢中的行動耗盡民力,超出預期時,諸葛亮在劉備的求援令下,曾詢問楊洪是否應繼續。而楊洪不僅打消了諸葛亮的疑慮,堅定了出兵救援的決心,更留下了流傳千年的名言... ...
\"漢中,乃伊斯特利亞大陸的命脈,存亡的轉捩點。失此要塞,蜀地亦將陷於危殆,家國之災禍降臨。此刻,壯士應赴戰場,巾幗應運籌物資,何須猶疑發兵?\"
此言出自楊洪之口,男子征戰,女子後勤,非現實描述,實為奇幻世界中的常態。漢中之戰雖損耗了西境的魔力儲備,卻未至枯竭。否則,劉禪欲踏足此地,必難如登天,縱使諸葛亮神通廣大,也無法頻繁發起北境遠征。
回溯往事,李嚴因個性衝突,與楊洪交惡已久。此次,李嚴出任永安督軍,原為防範江東之威脅,江東並無侵犯之意,何況前方尚有勇者王平守護。
豈料,李嚴或許是急於建功,竟在永安大興魔法建設,渴望製造非凡之舉。此事早有王平告知劉禪,但後者並未重視,認為李嚴無所作為,畢竟北伐未啟,糧草籌備尚未緊迫。
未料想,李嚴竟不讓人安寧,與麾下猛將王衝因瑣事起爭執,甚至揚言要懲治王衝。然而,王衝非楊洪,身邊並無好友調解。驚懼之下,他逃離,投降了曹氏家族。
此事雖顯突兀,但投降便投降吧。王衝並未投奔荊州大軍,而是穿越宜都的崇山峻嶺,抵達上庸,並找到孟達。他向孟達警示,務必提防西境之人,諸葛亮心機深重,因孟達昔日攻克房陵,害其胞姐及姐夫蒯祺喪命,誓言要復仇。
王衝言辭鑿鑿,令劉禪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