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陽夏縣,便是眾人暫居之地,雖非名震天下的聖地,但在整個陳郡範圍內,卻名聲顯赫,甚至其地位超過了郡治陳縣。在陳郡遭受各方英才凋零,由淮陽國貶為陳國,再變為陳郡的過程中,疆域不斷縮水,從昔日十二縣的輝煌,直至今日縮至一方小小的領土,幾乎如同棄子一般。然而陳郡尚有一面遮羞布,那就是陽夏。
陽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真正讓陽夏成為焦點的,則是何家。自從九品中正制確立後,天下世家分為三六九等,而何家得益於祖先何熙和先家長老何夔的榮光,得以位列前三品之列。
何熙身為車騎將軍,儘管時代久遠,聲威猶存;而何夔更是名聲在外,既是當時的知名修士,又同時受到袁術、曹氏開創者曹操以及現任魏王曹丕看重的風雲人物。他曾先後被曹操徵召進入司空府、轉任丞相府要職,後來在魏國立國後,成為太子府的重要成員。
劉禪對於何夔的認知,並非因其才華橫溢,而是因為他是首位敢於攜丹藥出入曹操府邸辦理公務的魏國重臣。何夔離世後,被尊為太僕,後又被曹丕追封為成陽亭侯,並賜予靖侯的美諡,堪稱魏國寵臣。其子何曾如今正在洛陽任職,作為曹丕長子平原侯曹叡的伴讀,即文學掾。此刻的陽夏縣內,僅有何曾的庶長子何遵留守,而次子何劭則陪伴在父親何夔的身邊。
進城之後,劉禪一行並未像在平輿那樣購宅安居,他們並非財力無處施展,只因在此地停留一段時間,但他們明白無需過分張揚。
找到了一處適宜修行之地,眾人便開始養精蓄銳,對於昨日之事,無人再提起分毫。次日清晨,劉禪自入定中醒來,繼續隨鄧範修煉武道之時,卻發現與他一同修習的簡雍叔父已然悄然離去。待到簡雍歸來,劉禪所探尋的一切謎團也隨之揭曉。
謝纘,確乎乃陽夏境內的一個小宗族後裔,更是謝家長房一脈的唯一傳人,這一點無可爭議。然而這謝家與何家之間,卻頗有些恩怨糾葛。
提及陽夏之地,世人皆知以何家為首,因何夔乃實實在在的修道名士,又身為當今太傅重臣,其子何曾亦在洛陽城人脈深厚。
然在此之前,陽夏之地的首席大族非謝家莫屬。何家雖有一脈出自漢安帝時代的車騎將軍,但謝家之輝煌實乃數代累積,榮耀無比。謝家祖上最早乃與第五倫共朝為臣的著名儒者謝宜禮,隨後更孕育出荊州刺史謝夷吾以及御史中丞大夫謝瑀等諸多賢良棟樑。
自謝夷吾之後,謝家便漸漸式微,謝瑀的幾位公子並未能承襲祖輩之光,官階並不顯赫。次子謝安貞僅任黃門侍郎,三子謝守貞只位居都給事之職,而長子謝居貞索性歸隱山林,不再涉足塵世。
這陽夏謝家,正是由謝居貞那一脈傳承下來,幾代以來,竟無一人身居要職,唯有祖先的榮光依舊熠熠生輝。
謝家並非缺乏才智,只是欠缺合適的機遇。他們家學秉承儒家精髓,在亂世之中,儘管品德高尚,無奈終因缺乏卓絕的才識和洞察力,始終未能嶄露頭角。
然而謝家似乎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不久前,曹魏的大皇子曹子桓著手設立太學院,並制定五經考核制度,還特設春秋穀梁博士之席。同時頒佈天下詔令,不論年齡大小,凡是對儒學有深研者,皆可投身太學院進修。
如今,謝家四代人的所有期待都寄託於此事之上。先祖已逝,謝纘的祖父謝仲庸年邁難行,而其父謝景雋則身患沉痾,雖熟讀儒書,卻無緣入選太學院。然而他們的希望卻落在了年僅十歲的少年謝纘身上——這位在陽夏之地已有頗高聲譽的小兒,勤奮好學之名早已遠播四方。
傳言陽夏縣長已預備推薦謝纘進入太學院,進而使之成為天子門徒。這也正是劉禪接近謝纘時引來眾多農夫注目,同時也揭示了這位小童非凡氣質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