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刻,雍闓握著江東賜予的永昌太守印璽,徑直朝永昌郡趕去。然而,他已經無法順利進入永昌郡了。
南中地區原本就地勢險要,而永昌郡地處南中的西南角,被重重高山環繞,通往其中的道路僅剩幾條而已。
雍闓被江東任命為永昌太守的訊息已傳至永昌郡,並且連雍闓的親筆信也都送到了永昌郡內。
在雍闓及江東看來,永昌郡早已是囊中之物,畢竟這個地方實在太弱小了。
弱小到何種程度呢?別提兵少將乏,永昌郡前任郡守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居然選擇了主動辭職,自己逃跑了!
堂堂一郡之長,在還沒見到敵人的時候,竟然先行逃跑,這要是傳出去,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不過,在雍闓致信永昌郡之後,該郡並未選擇投降,而是自行挑選出兩位主事之人,分別是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呂凱和來自蜀郡、擔任永昌郡府丞的王伉兩人。
在這二人之中,起主導作用的並非王伉,而是呂凱......
當得知雍闓即將接管永昌郡時,呂凱不但沒有選擇投降,反而果斷地封鎖了永昌郡四周的道路,並焚燒設施,以此表明永昌郡並不歡迎雍闓,即便面對眼前連綿的大山,雍闓也只能無可奈何。
原本雍闓手裡的兵馬就不多,如今益州郡的大權又落在了孟獲手中,他曾天真地以為能在永昌郡偏安一隅,或許好運降臨還能有機會重新崛起。然而呂凱這一系列動作讓他奪取永昌郡變得困難重重,就算僥倖攻佔下來,最終也只會得不償失。
陷入困境的雍闓只能另尋出路,他給呂凱寫了封信,承諾諸多好處,只期望呂凱能投降。畢竟現在他的盟友焦璜已死,大部分地盤也都落入孟獲之手。如此局勢下,如果拿不下永昌郡,事情就會變得非常棘手,他的處境也將岌岌可危。
雍闓的信確實送到了呂凱手上,不過呂凱非但沒投降,還親筆撰寫了一篇檄文公告天下:
“天災人禍,奸佞趁機作亂,舉國上下痛心疾首,無論男女老少都渴望盡全力,乃至肝腦塗地,剷除國難。念及將軍世代蒙受漢室恩惠,應奮起聚集力量,身先士卒,上報國家,下不負祖先,留下千古美名。怎料到您竟背離根本,投靠敵人!當年舜帝辛勞治國,隕落蒼梧,歷史記住了他的美德,名聲流傳至今。他在江浦去世,有何可悲?周文王、周武王受天命而興,終由周成王治理國家,天下太平。
我皇興起,四海仰望,賢明宰相輔佐盛世,上天賜予安康。然而將軍卻無視盛衰規律,不識成敗徵兆,如同野火燒原、踏冰過河,一旦火滅冰消,你將如何依存?
想當初,將軍先祖雍侯因結怨而被封賞,竇融知曉漢室復興,毅然投奔世祖,兩位英傑的事蹟流傳後世,備受讚譽。如今朝廷內外英才輩出,輔佐國家復興,不畏強權,記功忘過。
若將軍能痛定思痛,改變策略,重塑人生軌跡,古人之德並不難追,何必拘泥於一隅之地呢?
自古以來,臣子不可逾界交往,因此之前我對您的來往皆保持沉默。現接讀您的告知,內心憤慨不已,特此略述所思所感,懇請將軍深思熟慮。”
這篇檄文一公開,呂凱便斷絕了投降的可能性。若他投降,他和他的家人都將顏面掃地,遭受他人恥笑,可以說呂凱已經沒有退路,毫無轉圜餘地。
握著抄錄下的檄文,雍闓拳頭緊握,臉色鐵青,甚至萌生了玉石俱焚之意。正當雍闓愁眉不展之際,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喧鬧,接著一名士兵跑進來說:“大人,外面有一對夫妻求見,聲稱有重大事務稟報。”
“嗯?”雍闓聽後不由得愣住,在這裡雖然不算保密,但能找到他的都不是等閒之輩,更何況還說什麼有重大事務?於是下令:“帶他們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