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誰都不敢插手的德意志,風波不止。 (第1/4頁)
恬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意志國內。
早在戰爭爆發中期,德意志帝國實際上,就已經由興登堡為首的軍事獨裁組織—最高陸軍指揮所統治。
當德意志即將戰敗時,這個第三最高指揮興登堡,就要求威廉成立一個文官政府,以求與美總統威爾遜議和。
當時,德意志找的是美利堅當中間人。
就在戰爭後期,同盟國之一的保加利亞,宣佈出陣營後,就只有德意志在難以負隅頑抗。
也就是在奧匈帝國騷操作“公投”之前,新任德總理巴登,就已經開始向威爾遜,提出德意志想停火的協議。
奧匈解體後,威廉自知無力迴天,吞槍自盡,德政府便在興登堡的帶領下,修改普魯士時期定下的憲法,讓它實行多年來拒絕接受的議會制。
總理以後對議會負責,而非皇帝。
而興登堡怕引起國內保皇派的干預,他沒有繼任總理,而是選擇出任新政府總統。
也就是個虛名,去各國遊走,為的就是保全德意志的完整。
凡爾賽會議結束後。
興登堡回到國內,依舊要面對一攤子爛攤子。
國內很多元老,可以答應和約,但前提是,要求威廉太子登基,成為德意志的新皇帝,將德轉變為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國家。
興登堡難以招架,只好選擇尋求英吉利和法蘭西的支援。
很快,英吉利的干預下,德意志君主立憲計劃,立馬失效。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都不用英吉利出手派兵,德國內就因為戰後混亂,漸漸陷入自我近乎混亂的狀態。
沒人會在意誰當皇帝不當,大家只在乎,趕緊回家。
在興登堡的策劃下,大部分保皇勢力,徹底離開德意志,趕赴美利堅去尋找威廉太子和索隆親王。
唯有,德意志皇室一處莊園別墅,也就是張啟蘭,漢帝國長公主的府邸保留了下來。張啟蘭因為行動不便,拒絕了當時索隆親王邀請外逃的邀請。
畢竟,沒人敢動她絲毫。
以為風平浪靜後,好好“打工”,繼任總理的興登堡,此時還有一件棘手的事情。
那就是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大量身心受創德士兵重返德意志家鄉,本就無法接受戰敗的德意志士兵,開始到處看不慣興登堡政府,導致大量暴力事件發生。
甚至連參加被右翼分子刺殺的領導人葬禮中,左派勢力都產生內訌,大打出手。
軍事領導層在未經政府同意之下,竟然下令公海艦隊出擊。
這些,都是興登堡無法壓制的。
就是說話,也沒人鳥他。
結果,開始叛亂爆發。
威廉港,兩艘軍艦的德意志海軍船員,首先兵變。
當興登堡派往的軍隊,拘捕來了一千名海員,並把他們送到基爾城時,威廉港兵變,瞬間像是個火柴棍點燃汽油桶一樣,發展成全國性叛亂。
其他海員、士兵和工人都響應被捕海員起義,並仿照沙羅斯國革命中的工人黨般建立了工人和士兵階級的政府黨派,並在很多城市裡奪取軍政權力。
僅僅一個月,局勢徹底失控,興登堡沒辦法左右,英吉利、法蘭西也不敢幹預,怕惹火燒身。
漢帝國以沒有總使為由,拒絕干預德意志事務。
恐怕,漢帝國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不再幹預歐羅巴事務。任由德意志野蠻發展。只等那個美術生的掌權。
德革命,快速蔓延到慕尼黑城,令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全家逃亡。
最初,德意志工人黨只是要求軍方釋放海員。
而且,德意志工人黨沒有一個工人階級的領導者,不像沙羅斯那樣,純粹的工人領導的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