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闕臺。
萬年之前東土聞名遐邇的道宗聖地的道場,天下無數修道之人夢寐以求的歸宿,其聲望在當時甚至一度蓋過了擁有道源之術“小逆溯法訣”的九仙宮,乃是當之無愧的道宗巨擘。
傳聞之中,天闕臺在功法上,更是一門雙絕世。
一曰道典:《九闕仙訣》。
二曰地藏:《仙台別歌》。
其中,修煉了九闕仙訣的道宗修士,一生之中,道韻可蛻變九次,每次過後,實力都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第九次之後,其施展的仙法道韻中,甚至帶有一絲絲極其縹緲的韻味,被稱之為“仙韻”。乃是真正天生地長的大道仙訣。
至於另外一卷,雖然是比道典稍次一籌的地藏,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絕世仙法。一首仙台別歌可變幻域場,不同的域場還伴隨著不同的功效,不管是捉對廝殺,還是大規模的宗門攻伐,仙台別歌的修煉者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雖然這兩門功法是無數修士夢寐以求的仙法,但真正讓這個道宗聖地名傳萬年依然被無數修士所牢記的,還是萬年前的那一場曠世之戰!
那是時隔無數個歲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人族的聖地幾乎傾巢出動,去攻打長存了萬萬年的知名大凶之地——九幽之眼!
一戰之後,天下皆悲,萬宗沉默。
傾盆血雨狂灑三天三夜,至此一戰之後,天闕臺元氣大傷,仙器遺落。上至掌門,下到長老,一大半的宗門巔峰戰力全部喋血九幽之眼,無一人生還。
也正是那一次,九幽之眼的危險係數從凶地上升為絕地,方圓萬里再無任何人族勢力。
那驚鴻一瞥的冰冷眼眸讓無數的大修士嚇破了膽。
隨後,天闕臺立馬宣佈封山,閉門謝客。而且,為了防止有心人的算計和報復,天闕臺當即斥巨資啟動了某種大陣,頃刻間改變了宗門周遭的山川地貌,只留下一個陣眼顯化世間。
但或許真的是因為宗門的氣數盡了,封山三百年後,羅雲山脈又經歷了一場極其罕見的地質變動,直接改變了天闕臺的陣法結構,使其竟然被完全困在了大陣之中再也不得而出。
最終,天闕臺孤注一擲,舉全宗之力,才勉強將十多人送出大陣,希望他們能從外面重新破開大陣。可透過這些人沒日沒夜的不斷推演數月之後,得到了一個極其可悲的事實。
天闕臺想要重現人間,需要整整一萬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讓大陣重新與羅雲山脈的山川靈韻契合,至此,天闕臺慢慢的淡出了世人的眼中。
久而久之,羅雲山再也沒有人見過天闕臺的修士,除了零星的傳說之外,這裡只剩下一個後世口中所說的佛手崖。
那被送出來的十多人最終去了哪裡,沒有任何人知曉。他們最後一次與天闕臺取得聯絡的時候說了什麼,這世間或許僅剩一個人還記得。
“堪輿大勢非人力所能逆轉,這是宗門氣數……但地藏道典乃天生神物,以尋常玉簡記載最多能撐一年就會消散,宗門的仙法不能斷在我們這一代…只是,以我等神魂,怕是撐不到那時候了,如今,唯有應翅於菟天賦異稟,也只有它,能把我宗門雙絕傳下去…”
婆娑門主站在雲巔,口中輕聲重複的便是當年枯葉長老最後說的一段話。
離開了天闕臺之後,有些人選擇了各奔東西,去了其他宗門謀一個前程;有的選擇了歸隱,從此不問修行界的世事;也有一些人,則選擇了放棄修道,轉修風水,希望能為宗門再謀求一線生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人最終都成了往事裡的塵埃。
“想不到,古師兄的血脈,竟然一直傳到了今天。”
婆娑門主的眉眼中帶著一縷笑意。
事情被劍谷披露出來之後,婆娑門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