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開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輕城聽得愣住,心中惻然,沒想到趙蠻小時候竟如此艱難。
英王嘆息:「是我的疏忽,沒有注意到他的處境,他要跟我習武我也沒多想,傾囊教給了他。但他習武的勁頭實在太拼命了,每天從睜眼起一直練到睡覺,除了吃飯方便的工夫,從不停歇。等到我覺得不對勁的時候,那孩子已經在我不知道的時候形成概念,堅信只有拳頭硬才是真理。他甚至小小年紀,憑自己的拳頭在軍營中打出了一番天地。」
這樣的結果導致趙蠻小小年紀便戾氣極重,只信奉武力,以殺止殺,以暴制暴,行事無忌,不計後果。
眼看自己教養的孩子長歪了,英王自然焦急。「我說不服他,便採納了軍師的意見,給他找了當地一個舉人當老師,希望他能讀書明理,文武兼修,也免得他練得太狠,把身子練壞了。」
「那為什麼沒有成功?」看趙蠻現在的樣子,輕城自然知道英王的努力失敗了。
英王苦笑:「這是我犯的另一個錯誤。西北艱苦,讀書人少,那個舉人差不多就是當地學問最好的了。我好不容易找到這麼一個人,卻忽略了其他。」
輕城心裡一咯噔,猜到大概又出了什麼事。
英王道:「那個舉人唯一的兒子死在羯人的一次洗劫中,對異族恨之入骨。也不知他對蠻奴做了什麼,說了什麼,教學的第一天就出了事。他差點被蠻奴打死,而蠻奴也對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儒生恨之入骨,再不肯讀書。
「蠻奴原本要跟著我永留西北,鎮守邊關。就因為這件事,再加上那胡女又出了大事,蠻奴在西北實在留不得,我才給皇兄上了疏,叫他把人接回,找名師大儒好好教導。」
「等等,」輕城道,「不是說他母親死了,父皇才接他回京的嗎?」
英王搖頭:「那胡女還活著。」
輕城驚訝:「她出了什麼事,父皇為什麼不把她也一併接回來,還說她已經死了?」
英王猶豫片刻:「個中緣由我不便多說,如果蠻奴願意,讓他告訴你吧。」
輕城滿腹疑惑,卻不好再問,只道:「可他回了京,書還是讀得一塌糊塗。」這幾天,她督促他受罰,深刻體會到宣武帝為什麼送來的是蒙童的書本了。
趙蠻的基礎實在太差。他的全部精力大概都用在發展武力上了,《三字經》上的字都認不全。幾天下來,輕城已經從吐血、氣惱、無奈,直接過渡到麻木了。
英王道:「那天晚上我和他說話,你不是聽到了嗎?」
輕城想起趙蠻說那些老師的話:「他們看不起我,根本不曾真心教我!」
那些名師大儒,也許學問是有的,可骨子裡看不起趙蠻的血統。趙蠻從小生活的環境,曾經感受過太多惡意,能輕易分辨出他們的態度輕慢。他這樣脾氣的人,怎肯忍氣吞聲?難怪到最後都不歡而散。
輕城問:「你希望我做什麼?」
英王道:「我希望你能解開他的心結,勸他好好讀書明理,行事休要太過偏激。」否則,現在宣武帝還在,能容忍他,等新君即位,他豈有好果子吃?
輕城道:「皇叔太看得起我了。」開玩笑,英王從小帶他長大,兩人感情深厚,都沒能扭過他的看法,她何德何能?
英王擰眉:「榮恩不必妄自菲薄。」
輕城不說話。
英王沉吟片刻,放低要求:「你儘管一試,成不成功都不要緊。只要你願意試,本王可以答應你一個條件。」
輕城心中一動:「什麼條件都可以?」他對趙蠻倒是真心疼愛,連這樣的許諾都肯做出。輕城雖然氣恨他,但卻不會否認他的人品,英王的一個承諾貴比千金。
英王道:「只要不會有損我大魏江山,不違背律法公義,什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