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修煉必知:得命顛倒至,得性見金丹,大道不遠在目前 (第1/2頁)
lz05770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煉必知:得命顛倒至,得性見金丹,大道不遠在目前! 《參同契》雲:“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胥”。天仙大丹之修持法訣,須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陰陽即乾坤二卦,必使陰陽相互感應與交合才能結丹,具體到人身,就是以兩孔穴陰陽相互呼應之法煉養神氣。 如以人體為陰,卦在坤宮,則身外虛空玄關一竅為陽,卦在乾宮,二者正合“以無制有”之丹訣。如以人體頭部元神所居內院為陽,卦在乾宮(泥丸宮),則人身腹部乃真氣發生之所(又稱牝府),卦為坤宮(黃庭宮),二者正有“上下衝和”之妙用。 頭部亦有兩孔穴,為丹家千聖不傳之秘。其一在兩目連線的正中間,與鼻準到印堂的連線橫豎相交,丹家稱之為“十字街頭”,又名祖竅穴。丹家每言“萬兩黃金買不到,十字街頭送與人”,就是此竅的秘語。 有的丹家秘傳一穴在祖竅稍上的兩眉連線中間的眉心,稱為天目穴,有“大道不遠在目前”之秘語相傳。天目穴的作用,在於激發光感,以聚光止念。蓋人腦中之松果體本為“第三隻眼”,有感光功能,外通兩眉間之天目,乃神光激發之所。 人之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雙眉間之天目為日月合璧之處。頭部雙目間之祖竅穴,又名山根,乃人腦之性戶,是引罡秘法之要穴,亦為神光歸根之地。 此段功法,入坐後以“身要直,體要松;息要微,意要輕;齒輕叩,津頻咽;緘舌氣,凝耳韻”為入手要領,先將雙目向鼻端下視,以鼻準調整目光之強弱,使垂簾得中,遂即放下,聚光天目穴。 先以內視神光向顛頂(囟門、又稱百會穴)一注,感應紅黃星點若雨灑下,即以雙目、天目存如梵天“伊”字(∴),微以意運如磨鏡然,則兩目神光自會於眉心天目穴,光耀如日閃爍於眼前,復由天目返照山根性戶,然後於此處(祖竅)凝聚神光,由此上通下達無不如意,此乃天仙丹法的回光功夫。 其二頭部的另一孔穴在鼻下懸空的徑寸之地,丹家謂之“懸胎鼎”,又名“虛無窟子”、“虛無竅”,乃鼻下呼吸出入之根。 北宋邵康節道士詩云:“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樹之根在地下,人乃無根之樹,其根在頭上,頭為天,足為地,則天根為顛頂百會穴,月窟為海底會陰穴,這也是丹道的兩孔穴交感之法。 然而根必紮在地裡,月必懸於天上,這是因為人之九竅中雙耳、雙目、雙鼻孔恰成坤卦在上部,故謂之紮根於地(坤),號曰“天根”;口、肛門為單數,恰成乾卦,在下部,故謂之懸月於天(乾),號曰“月窟”。 這樣,鼻下方寸之地的虛無竅恰在乾坤二卦之間,又為色身與法身之交界處,醫家名為“人中穴”,亦稱此穴在天地之間正中的人位。 “自心”二字合為“息”,自心頭即鼻下呼吸起頭處的“虛無窟子”,“靈山塔”即鼻準,靈山塔下即鼻孔下虛空方寸之地,足見此詩即鼻下虛無竅之秘語。莫認真詩云:“平生姿韻愛風流,凡笑時人向外求;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原在鼻尖頭”。 此段功法,即是將前在山根處所聚神光,移至鼻下虛無竅,與鼻息融為一體,在鼻下徑寸之地的“虛無窟子”光氣合一,心息相依,漸入虛空大定,消盡心魔群陰,元神光明無垢,則為“得汞”。 先師知非子《仙道漫譚》有云:“於鼻外徑寸之色法兩身交界點中安神調息,有息則在鼻外虛空中相依,無息則在鼻外虛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圓”。先師譽之為“西派別傳超等天元丹法”。 我為接引後學,曾提出“得汞定律”:“修道者依法訣在鼻孔下懸空方寸之地的虛無竅心息相依,使神氣在一定火候下發生光合作用,久之神凝氣定而先天元神呈現,即為得汞”。這個定律斷定意念和呼吸按法訣相互作用可由後天轉為先天,僅是借假修真的方便說法。得汞實為“離宮修定”之功,心死方能神活,神活即為“得汞”。 我個人修持則參照藏密《椎擊三要訣》以求先見性,足見得汞之法非止一途,讀者不可將活法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