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不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迎軍又帶著蘇木出門了。
兩兄弟都是行動派,說幹就幹的性格。
還是那輛二八大槓,蘇迎軍騎,蘇木在後面騎坐著。
這種做法好處是腿有處放,就是要注意腳踩軸承小螺母的時候不要太外八字或者內八字。
避免腳尖或者腳後跟被橫條磨了。
兩兄弟什麼都沒準備。
這年頭釣魚也算個營生。
出門前遇到了三大媽楊瑞華。
隨口說要去釣魚,立刻就被扯住‘教育’了一通。
敢情閻埠貴是個老資格的釣魚高手。
平時的休息日,多去各種地方垂釣,三大媽耳濡目染之下,對釣魚的事,也略知一二。
真的只是略知一二。
但意外提供了不少的資訊,也著實幫蘇家這對還沒入坑的兩兄弟指明瞭方向。
於是,兩人一車直奔東四九條衚衕。
東四從頭條到九條的衚衕裡,四合院居多。
這個衚衕裡有個東四九條小學,在它的旁邊平行有兩個四合院。
其中西邊挨著小路口的,就是哥倆的目的地。
這裡住著楊大媽描述的閻埠貴口中最地道的製作魚竿的那個人家。
隨口一打聽,也確實遠近聞名。
既然名聲在外,肯定也是手藝精湛者沒跑了。
兩兄弟對視一眼,都鬆了口氣。
要說他們商量跑這一趟而沒去北新橋商店直接買,也就是衝著‘專業’二字。
蘇迎軍的想法,大概就是既然小弟喜歡,那就準備好一點的裝置,反正以後也可以使。
而蘇木呢,釣魚這個活動,是絕對不能將就的。
即便是現在講究,那也純屬浪費錢。
因為一旦入了坑,裝備都得更換。
手竿要有,海竿也要準備,其他魚線、魚鉤、浮漂這些,還有水桶、馬紮……
既然明知以後的發展趨勢,何必一開始胡亂浪費呢。
問詢著,來到院子中院東廂房北屋。
是個灰白頭髮的老者。
道明瞭來意,蘇木還順便報了閻埠貴的名字。
只不過蘇木有點失望,老者對閻埠貴這個名字沒什麼觸動。
想來也不屬於常客或者朋友那類。
蘇木甚至猜測,閻埠貴也就是道聽途說,興致來了吹噓的。
不成想三大媽卻當了真。
還真是巧合了。
老者姓金,確實有一手熏製竹竿的好手藝。
蘇木趁著人家去裡屋拿杆子時,還發現牆上畫框裡有他跟周大領導的合影。
這可是稀罕玩意兒。
周總愛好垂釣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兒。
由此看來,這老者確實有幾把刷子。
果不其然。
老者從裡屋拿了幾根杆子,還有兩個布袋。
布袋也就半米多長,裡面塞得滿滿登登的,外面還有兩個凸起的小包袋。
蘇木一眼就相中了。
裡面應該是就是那種套杆,叫插接魚竿,也就是以後說的‘並繼竿’。
布袋外面的小包袋裡還可以放魚線、魚餌、浮漂這些。
太專業了啊。
蘇迎軍這個純門外漢也意動了。
男人嘛,或許技術不行,但對於玩的這種裝置,還是講究眼緣的。
而支撐他們跟‘眼緣’雙向奔赴的,叫做經濟實力。
走的時候,蘇家兩兄弟人手一套插接魚竿,尼龍線、魚鉤、立漂,甚至氣門芯都給裝備好了。
算是從裝置上武裝到了牙齒。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