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第二張中文專輯 (第1/3頁)
朝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遠,這首曲子叫什麼?”
“憂傷。”
陸遠選入新專輯的這首曲目,是一位毛熊歌手的作品,原名《mELANchoLY》,意為‘憂鬱的’、‘使人悲傷的’。
既然是中文專輯,陸遠肯定不會沿用英文歌名,用‘憂傷’這個詞來命名,也算貼切。
後世,這一首隻有哼唱的純音樂,在知名音樂播放器網抑雲中,留下了高達36萬+的評論。
這首歌的旋律,其實很簡單,十幾秒重複一遍,溫柔而又平靜的哼唱,才是其中的點睛之筆。
不同的人,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反饋。
這是一首既治癒,又致鬱的歌。
陸遠放出這首曲子,倒不是為了特立獨行,《mELANchoLY》是專輯裡額外附送的單曲。
它是第十一首歌。
“倒也貼切。”
半晌,袁韜緩緩點頭,作為專輯中額外的贈品,它的品質足夠優秀。
隨後,他又重新戴上了耳機。
“oh Father
哦,父親
I never wanted anything from you but time
我多希望時光駐留在您身上
is it too late now
是否這一切已經太遲
cause the mountain's too much for us to climb
只因你我相距萬里……”
這是一首英文歌,一首關於父親的英文歌,也是這張專輯中唯一的英文歌曲。
原唱是楓葉國歌手bodhi Jones,一個比較‘冷門’的獨立音樂人。
不過,在一眾寫父親的英文歌中,《oh father》已然算是其中的佳作。
簡單的旋律,質樸的歌詞,宛如一泓清泉,悄然流入內心,沒有矯揉造作的成分,有的只有真摯的情感。
其實,陸遠一開始準備的是筷子兄弟的《父親》,用它搭配許非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後來,他忽然想起來一件事,《父親》這首歌有點撞旋律,關鍵是被撞的那兩首日文歌已經發出來了。
為了避免麻煩,陸遠便選了《oh father》。
在一張國語專輯中塞入一首英文歌,是有那麼一點點突兀。
但換個角度,這首純英文歌,也是一個引子,為陸遠發行純英文專輯做了鋪墊。
因此,關於父親的歌,最後就成了一中一英。
與之相對應的,兩首關於寫母親的歌,倒沒有英文歌,全是中文歌。
一首是改編自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趙昭),另外一首歌是趙磊的《我記得》。
《oh father》、《父親寫的散文詩》、《當你老了》、《我記得》這四首歌,或許在傳唱度上,不如上一張專輯裡的那些歌。
但是,這幾首歌卻更契合整張專輯的主題。
這張專輯,既是獻給亡故的父親、母親,同時,也是獻給陸遠自己的。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這是整張專輯的核心主題,也是這張專輯的副標題。
告別過去,面向未來!
陸遠,重生!
所以,這張專輯對於陸遠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他放棄了一部分的傳唱度。
當然。
只是放棄了一部分。
這張專輯裡還有一首寫給父親、母親的歌——《時間都去哪了》。
王徵亮的代表作,14年春晚登臺獻唱,感動了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