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淡馬錫水手遇襲 (第1/2頁)
拳超花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鐵匠老魏的高爐出鋼了。簡植找來首飾匠人,用銅、銀打造了雙金屬片溫度計。按照冰水混合物零度,開水一百度的規則,做出來一個兩千五百刻度的溫度計。
溫度計可能不是絕對準確,只是有一個參照物方便經驗的總結。工匠會在實踐中,摸索出合適溫度。
鋼架木船可以先放一放,武器才是存身立命的根本。派人回大明購買火藥,簡植全身心投入火炮的製造中。淬火、回火、退火、正火、實心鑄造鑽孔擴孔、管中套管等技術,簡植全部拿出來試製炮管。還用統一模具,用炮彈掛錫法,生產統一規格的炮彈。
實際上,簡植是有辦法制造出膛線炮管的。只是現在還沒有無煙火藥,重新裝填炮彈時,清洗炮膛是個大麻煩,所以即使製作出膛線炮管也是沒用。
沒有現代化學的理論跟進,簡植只能利用現有條件,生產現階段能夠製造的武器。
鐵匠魏安石領著徒弟,開始實驗並記錄在不同的溫度、不同時長條件下,鋼鐵的不同變化。這是一個需要很多時間的事情,所以,簡植又畫了很多張的槍械供彈原理圖,和鎖匠們一起試製供彈機構。
古代中國是有許多能工巧匠的,鎖匠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完成幾個零件的定位安裝,並使他們能夠配合移動,是鎖匠擅長的專案。只是沒有現代的加工工具,鎖匠只能加工出銅製的,打一槍拉一下大栓的旋轉閉鎖結構。而高強度的鋼製供彈系統,得等鐵匠老魏和他的徒弟們,煉出合適的鋼材。
簡植最想要的導氣式供彈結構,目前來看,還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銅比較易於加工,所以現在的鎖匠,製作的基本上都是銅鎖。專業的製作,讓鎖匠對銅的加工比簡植還要熟悉。簡植提供了衝壓、拉伸和縮管概念,讓鎖匠試著進行彈殼的製作。為以後的批次製造,總結出理論基礎。
簡植把定裝彈的製造方法教給了鎖匠。底火的配製方法,簡植只教給了自己的學生。底火,才是後膛槍能夠在實際使用中發揮價值的核心秘密。現在,簡植只相信自己最熟悉的學生。
簡植不知道另一世最先進的底火配方,那是每個國家的國家機密。簡植只知道老式擊發藥‘雷汞’的生產方法。
對於雷汞易腐蝕金屬殼體的問題,簡植大手一揮,讓首飾匠人用化學性質最穩定的黃金,來衝壓火帽殼體。反正按現在的生產能力,就算銅製的彈殼,也必須回收後重新壓制子彈。就算有有一定的遺失現象,耗費一點點黃金也無需計較。
姜慕第二次回來了,帶回來一個壞訊息:有大食人發現了守護橡膠樹的人,雙方起了衝突。因為對方人多,守護橡膠樹的水手退避到了遠處。
好訊息是:橡膠樹摻雜在其他熱帶樹木中並不起眼,大食人不知道水手是看守橡膠樹的,橡膠樹的樹苗沒有遭到破壞。
橡膠是重要物資。不然簡植也不會花那麼多的人力和時間,在遍地危險的亞馬遜叢林尋找橡膠樹的種子。這件事,不能容忍。
簡植詢問了對方人數,馬上集結水手。
五月花號上抽調一百五十個遠航老水手,在新招募的水手中挑選了八十個,一共二百三十個人。每個人刀弩配齊,整裝待發。
簡植站在兩層高的鐵箍木桶上:“有人動了我們的財富!他們不想讓我們順利的建造自己的家園,他們不想讓我們把妻兒老小接來過日子!我要帶你們去把他們砍了,你們敢不敢!?”
老水手揮拳大聲喊道:“砍死他們!砍死他們!”新水手學著老水手的樣子,同樣喊道:“砍死他們!砍死他們!”
十天的航行後,姜慕指揮五月花號經過新加坡河口,在柔佛海峽一側,接應到五個留守種植橡膠樹的水手。留守水手彙報說,起因是大食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