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蘇教授,這個問題難度可有點大 (第1/2頁)
一擁而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歐洲原子能研究組織,又稱歐洲粒子研究所,通常被簡稱為,這裡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網際網路的發源地。
它成立於1954年9月29日,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供了物質如何構成和物質之間的力量的科研工具。
在這裡工作的全職員工有四千多名、此外還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進行試驗。
可以說,這裡彙集了人類文明一半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
而一開始,這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簽字發起人只有12位,現在會員增加到25名成員國,其中當然包含華夏,而且作為人類文明的新燈塔,華夏現在是該組織最大的“金主爸爸”!
蘇瑜雖然是物理學的諾獎得主,但是他的成就是在材料學領域,跟高能物理還是很遠的兩個分支。
不過即使如此,歐洲原子能機構還是對蘇瑜表示了十分熱烈的歡迎。
“還真不錯啊!”
站在總部的門前,蘇瑜點點頭,在“網際網路起源地”的紀念碑前拍照留念了一下。
是的,網際網路並不是誕生在美不堅,而是誕生在這裡,它一開始只是了為的科研工作人員能夠更好的交流、更好的做資料分析。
“蘇教授,您請啊!”
為了迎接蘇瑜的到來,的所長比萊爾·戈達德教授特意學了幾句漢語,笑著用漢語對蘇瑜開口。
“哎呀,比萊爾教授,您的普通話說的很好啊!”
因為知道這位老教授是法蘭西國的人,所以蘇瑜也禮尚往來的,用不太流利的法語誇讚了一下這位老教授。
“哈哈哈!”
蘇瑜和比萊爾·戈達德教授在互誇中,走進了的大廳!
如果是前幾年,蘇瑜看到這麼高階先進的實驗室會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很沒出息的到處驚訝。
但是這幾年,華夏的各種高階先進的實驗室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真的是一抓一大把。
尤其是“西工大水果糖新型材料實驗室”,在蘇瑜的不停捐款下,這實驗室很奢華的。
所以,走進這實驗室,蘇瑜也很淡定。
關於,蘇瑜最開始對它的認識是中學的時候,閱讀美不堅國作家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
後來上了大學,成為了純粹的理工男,各種物理文獻、各種各種教科書都是,這裡曾一度是蘇瑜心中的“聖地”。
能在曾經的聖地工作,蘇瑜覺得還是挺高興的。
接下來,蘇瑜開始了在的訪學生活,他要在這裡待半年多的時間,直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完成大型對撞機的試驗準備,並且完成試驗。
......
在這裡待了沒幾天,蘇瑜就很快熟悉了這裡的生活和學習,每天開始了“”、“家”的兩點一線的生活!
一個平淡的週一,在別墅裡“鹹魚”了一個週末的蘇瑜開著他的法拉利,駛入了的停車場,開始了新一週的訪學工作。
當走進一間內部的教研室,蘇瑜被教研室黑板上的一行算式吸引了:
線性變換就是M線性空間v到自身的線性對映M:V→V,
對ψu,v∈V,ψp屬於P均滿足:
(1),M(u+v)=M(u)+M(v)
(2),M(pu)=pM(u)
......
算式很複雜,但是蘇瑜一眼就看到這是“群論”相關的算式,蘇瑜被吸引了,走進了教研室。
而蘇瑜一進教研室,坐在教研室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們對蘇瑜問好。
蘇瑜點點頭,回覆了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