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一柏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珅說完,躬身再坐,這時蕭綱才起身奏事。
“啟稟殿下,寧關急報,南詔求入京朝貢,簡雄已經派人跟著往陽明城而來,約莫著明日午後便到”
言畢,蕭綱將簡雄親手所寫之軍報交於楊宸。南詔請命入長安朝賀之事,簡雄早已知曉,卻不曾在那寧關告知楊宸。
不是完全把握之事,他簡雄絕不會做,只是南詔請求入長安朝賀,他一邊關守將是絕無權阻攔,又恐詔蠻子鬧事,便派了一千士卒以“護送”之名,往陽明城而來。
“蕭將軍是何意?”楊宸問道
“殿下,南詔水東白部曾有入京朝賀之例,按舊例,讓其走水路赴京即可”
中州王朝向來以天朝上國自居,對這等入京朝賀之事,一向頗有心得,無非是迎進來,見見我大寧地大物博,國富民強,萬國來朝之盛世景象。
而各周邊之小國使臣往往也是見機行事,將大寧從皇帝陛下,再到文武百官,再到大寧山山水水之所有狠狠誇讚一番。再進貢些自己國內的稀奇之物,便會得至少五倍的“恩賜”
不過,大寧向來重視北地邊務,自西向東,藏司、西域三十六城邦、北奴、極北平原各部、渤海、高麗,以及常有遣寧使在長安的東琉國,都收到了大寧鴻臚寺發往的國書,太后奉安大禮,各國自然得表現一番。
連明知大寧有北伐征討之志的北奴也遣使南下,放著眼前的銀子不掙,北奴可不傻,至於打仗,那是後面的事。隨行的牛羊成群,此刻正浩浩蕩蕩的南下。
不過南詔、羌人、廓部皆是一兩州之地的蕞爾小國,是不配收到大寧國書。唯有自請朝賀
“走水路?”
“殿下,從順南堡北上,至渝州,沿長河而下,再到漢水,逆流北上二十日便可到長安,若是翻越橫嶺,自然會快些,可沿途軍驛要塞,不可不防”
蕭綱眼裡,若這南詔有不臣之心,遣人沿途記錄大寧從陽明城至長安的軍鎮佈防,是不亞萬金之失。
“呈附議”和珅見楊宸不決,又起身言道:
“殿下,不僅如此,朝廷有命,藩王回京,衛軍不可過千人之數,除去早先王府派出的二百人護著女官大人所備之禮北返,尚有八百之數,臣附議遣一殿下心腹隨南詔北返,名為盡護衛之禮,實為監視所用,只需殿下一言,微臣這便去那順南堡親自收攏乘船,以供南詔使臣北返”
和珅像是看中了喜事一般,對著南詔請命入京朝賀如此殷勤,讓那蕭綱都有些意外,既是入京朝賀,便是修好之意,可邊地征伐,何時真正信過那兩國修好之言。
“殿下,這是天賜良機,今夏尚有那不臣寇邊劫糧之舉,可殿下就藩不足半年便求朝賀,這不正顯得殿下英武果決,讓那詔蠻子聞風喪膽”
和珅說到此處,神情更是殷勤,卻更讓那蕭綱在心中罵了一句:“果然,還是那和大人”
可楊宸卻並未欣喜,這南詔求和,還怎麼用強我騎軍,威懾四夷之言找朝廷要銀子。
“那便按兩位大人之意,要這南詔走水路赴京”
得了楊宸王命,二人自然是各自回衙門,一者準備乘船,糧草,我大寧天朝上國,可不能在小事上失了禮分,自然該是好酒好肉的款待著。一者點清軍馬,沿途布控,讓這南詔使團走得“安穩”些。
楊宸忙完前院之事,又吩咐安彬去挑四百精銳之士,護南詔使團沿水路赴京,這確是無奈之舉,隨楊宸北返的唯有安彬能八面玲瓏,小心應事。讓那南詔使臣挑不出什麼差錯,若是洪海這等粗人,只怕每日都會嚷著要將人家丟進水裡餵魚。
安彬雖不願,可王命難違,何況北返長安確是大事,一點差池都不能有,也便出府點兵去了。
忙完前院之事,吩咐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