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織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師你需要用錢,學生當服其勞。這麼多好東西,他只給你三萬塊,也太黑了!老師,東西給我,我給你加一倍,六萬。”雲山只懂石頭,其他的不懂,但是六萬肯定不虧他是有數的,特別是那塊哈密瓜形狀的石頭,綠意盈盈,是為上上品,按蒙山玉的大小來參照,估值肯定在五萬以上。剛才那小子估計也看出來它是好東西了。 “雲山,你借錢給我可以,但是不能做虧本的買賣呀。我知道他壓我的價,壓個萬兒八千的我信,壓一倍不大可能。我身上一兩萬的還有,這些東西算五萬,老師賺你點便宜,好吧,就這麼定了。” 雲山出門去銀行取了五萬二,“老師,這五萬是價款,這兩千是孝敬師母的。您別推辭,能為您做點事我高興。現在來不及了,出差回來後,我再去看師母。” 雲山沒有把古董和腳踏車帶走,辭別吳老師,便直奔火車站而去。 於欣然曾給雲山建議,店裡要堅定走精品路線,春節前後除燈籠等工藝品外,不賣兒童玩具之類的,三五毛錢一件的東西自然有小攤經營,開店什麼都賣的話反而拉低檔次。所以雲山這次的崇州之行目標較為簡單。明年是馬年,購木馬、陶馬等模型五百個,大小燈籠二千個,貝雕及貝殼風鈴各五百件,船模二三百件,其他的現場再作決定。 .................................... 時間回到兩天前,梁永泰答應派劉玉柱去桂花澗幫雲山運貨。劉玉柱跟吳月聯絡過後,覺得自己的車太小,還得在濟州調輛大車去才行,就把情況跟師父說了,梁老頭一想,既是這樣,咱就不能空著半輛車去,那小子既然做的是玉石古玩生意,咱京城譚家園有貨源呀。於是打電話約了南老頭,次日一早五點鐘前往譚家園上貨去。 “老梁,我想起來了,在雲崖村還有一大箱東西呢,村民當湯藥費給我的老物件,後來我們都走了,估計也沒再退。現在政策放寬了,這些東西都交給阿山處理吧,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嘞,讓玉柱跟阿山說一聲。” 1989年之前,古玩交易並不允許公然進行,所以那些自發形成的交易地點經常換來換去,1989年之後,隨著政策放得越來越寬,九零年前後交易地點就固定在朝陽的譚家園了。當時還沒有座商,來自津門、晉西、河北河南的流商只能在空地上擺攤,周邊啥也沒有。不過東西大多保真,不像現在,再怎麼富麗堂皇,也只是箇舊貨市場罷了。 大清早六點鐘,天很冷,就有人擺攤了。南、梁二人雖不是什麼古董行家,但見識是有的,津門人來賣的大多是清代瓷器和字畫,花花綠綠的很漂亮,價格相對也貴些;晉西河南來賣的多是銅器,髒兮兮的,要價不高,其實價值最大;河北人賣的東西最貴,還都是小件,玉飾、鼻菸壺、小瓷盤、小碗和花梨、紫檀、紅木等物件,每個小販都宣稱是宮裡出來的東西。 那時古玩交易才開口子,社會上多數人的溫飽問題剛解決,對收藏根本沒有概念,意識不到巨大的潛在價值。而且技術也不發達,鮮有造假。 南、梁二人各帶了五千塊,一上午就把品相不錯的小件給一網打盡。 不過運輸是大問題,那時也沒有泡沫箱、充氣塑膠膜之類的東西,只能用細棉一件件包裹,再用布條纏緊,然後在南老頭的中藥箱小格里擱滿糠麩,再把小件一個個塞進去,比挑選付錢費工夫多了。 開得慢,劉玉柱用了一夜一天的時間到達濟州,把師父的車留在草包飯店。找了昔日的同事,租了一輛大廂式車,一起去了桂花澗。 吳月沒閒著,他讓嫂子李巧玲帶信給爹,劈竹子做它十來個格子架,一個格子裡放一件手工件,用線固定。活兒非常的麻煩,老兩口一個做架子,一個做固定,忙了一天一夜,趕在劉玉柱來到之前才完工。劉玉柱一看,好傢伙,往車裡搬這些架子也是技術活,掏了幾十塊錢請了四個青年幫忙才弄上車,自己跟司機又花了半天時間才固定好。由於路不好走大車,劉玉柱沒有經過下河灣,而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