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匯率優勢 (第1/3頁)
顏醜文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周宇將股票這個金融玩具拿出來,大名的所有有錢人,特別是田地廣袤的南方五省的地主們紛紛在銀行抵押田地,衝進了這個“遊樂場”裡。
最關鍵的是朝廷在周宇的意志下,不停打壓地價。因為延壽教自己有田地,收攏了許多佃戶耕種,所以讓地主們的佃戶減少,出現了田地拋荒的情況。
當然有地主“逢低買入”,看到地價跌就想要買田地。但是個人是沒辦法和朝廷斗的,銀行裡獲得了一大堆其他地主抵押的田地,這些田地一起壓價,那些逢低買入的地主就發現自己越買地價越低,自己越買佃戶越不夠。
於是當情況到達臨界點之後,他們也著急忙慌地出售土地,發現竟然沒人買了之後,為了將資產保值,也扭頭衝進了股票裡。
最終地主們從買地變成紛紛拋售土地去開廠,或者到股票裡“避險”,用不值錢的銀券一起在股市裡堆起了泡沫。
而那些田地全落到了銀行手裡,其實也就是落到了延壽教的手裡。
這一手資產置換簡直和空手套白狼沒什麼區別。因為地主們的田地換來的是虛高的股價,他們在交易過程中看似有人掙到了銀券,拿銀券去銀行換了金銀,入袋為安。但其實哪怕所有銀券都被地主們一起找銀行兌換掉,那也不過是他們賣地的錢而已。
但股票市場就像個蓄水池,不可能所有人都把銀券都兌換掉,它們如果拿銀券兌換成錢的話,就得拿田地抵押才能再換到銀券了,拿錢是換不來銀券的。
只要地主們還想要在股票市場裡翻雲覆雨,他們就不會兌換掉銀券,那麼真正的錢就都還在銀行手裡,他們拿著的就是不能吃不能喝的“代幣”。
如果還想把銀券換回田地怎麼辦?現在地價這麼低,換成錢自己去買啊。
於是大量的田地就這樣被朝廷、延壽教吸收到手上,鼓勵大家去打工掙錢,然後掙到了錢找朝廷買便宜的田耕種。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國家自耕農數量逆勢增長的奇蹟。
一個封建王朝從戰亂中恢復時,大量無主的田地可以安置大量的自耕農。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田地,找不到沒有田地耕種的人,地主找不到佃戶來壓榨,他們兼併土地的速度就非常慢。
等到和平下國家人口數量暴增,出生的大量人口需要耕作,這時候地主能獲得無地農民來耕種他們的田地,新一輪的土地兼併才會開始。
等到人口膨脹到一定數量,無地農民為了生存只能接受更低更差的佃戶待遇,忍受地主更多的盤剝,因為他們沒有生產資料,是可以被取代的。這種情況下地主實力越來越強,土地兼併速度反而加快了。
直到因為天災人禍,實在活不下去的農民起義暴動,天下人口在戰亂中銳減,產生了新秩序,才又開始新一輪的王朝更替。
像大明代興漢這種沒有打的稀巴爛的王朝更替極其少見,說難聽點興漢嚴重的土地兼併在直接投降的南方五省其實並沒有緩解。
周宇解決的方式就是人為把人地矛盾逆轉,讓底層民眾並不需要全去追求耕作,那樣就產生不了相互間的惡性競爭,降低了土地這種生產資料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玉米、土豆、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來餵飽民眾的話,是沒有人做得到把土地在生產資料裡的重要性降低的。
可週宇憑藉著種種手段,愣是用先減糧稅讓佃戶們的負擔小一點,再上水利工程把佃戶們吸收到工程裡包吃包住打工掙錢。
掙到錢之後再將糧價穩定在低位,讓他們能在市場上買到便宜的糧食,幹一天就夠他們買到供全家好幾天的吃嚼的糧食,讓他們安心出賣勞力,不再回去求著地主把田地佃給他們種。
能掙到錢自己買地當自耕農,又有誰願意被人盤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