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朝堂爭論 (第1/2頁)
紅提碗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日後,周大將軍上呈的奏摺,終於在早朝時,經兵部尚書之手,遞交到慶元帝面前。 “聖上,據周大將軍所言,這位步驚鴻,年歲雖淺,然機智聰慧過人。 本是不幸落入蠻人手裡,九死一生之局,卻被其機智化解。還從草原帶回三十五匹駿馬和十一匹已馴服的野狼。甚至於,還帶回了蕭太后親外甥的頭顱,當真是英雄出少年。 此等非凡的兒郎出自我大慶,實乃聖上之喜,大慶之喜啊。 臣翻查舊史,依律,此子今次的功勳當得起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不知聖上以為何?” 兵部尚書江韜將奏摺呈上後,也不忘幫著美言幾句。 然而,自古文武不同心,有吹捧的,自然也有看不順眼的,唱反調的。 果然,以秦相為首的文官一脈立即就提出了異議。 吏部侍郎率先開口: “年僅十歲,總角小兒,此子怕不是周大將軍的親戚吧?我等可從未聽聞有如此神勇之小兒,其中有多少誇大成分,我等未親眼得見,亦不好說。 但……如此年歲就封六品上昭武校尉,是不是有些過了,怕是不能服眾。” “臣附議。” “聖上明鑑,正因為此子難得,若是不秉公處理,依例辦事,怕是會傷了邊疆兒郎的心,此事在整個滄州軍營中已經傳開,人人皆誇其神勇,絕非周大將軍虛言。 盧侍郎若是不信,大可親自前去滄州城打聽一番。” 江尚書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留守京中的武將,自然亦是站在江尚書這邊,文武相爭,吵得不可開交。 慶元帝聽得頭都大了,當即便下令退朝,將此事暫且按下,明日再議。 當夜,慶元帝在逛御花園的時候,偶遇太子趙垣: “垣兒,這麼晚了怎麼還在御花園中閒逛,今日太傅教授的課業是否都已明悟?” “父皇,太傅教授的課業兒臣已經都會了,只是兒臣有一事不明,想請父皇解惑。” “哦?垣兒有何事不明?” “若當真有十歲小兒能馴服數十匹野馬,十幾匹野狼,還能帶回蕭太后親外甥的頭顱,此等兒郎將來成長起來,定是絕世武將,父皇今日為何不願當堂批覆周大將軍的奏摺呢?” 慶元帝面色微變,轉頭瞪了一眼跟在身邊的福康太監。 福康連忙擺手,意思是絕不是自己洩露的此事。 當著太子的面,慶元帝不便發作,也想趁機教會兒子一些為君之道,便找了個石凳,拉著趙垣坐下。 趙垣今年一十五歲,性情溫和,待人有禮,慶元帝卻時常覺得他為人過於仁善,膽小怯弱,恐其今後當上君王會被臣下拿捏。 於是,常親自帶在身邊,傳授他御下之道。 也許正因為太子與他父子情深,才有人故意將今日朝堂上的事洩露給太子,想從他這裡走一走門道? 慶元帝皺了皺眉頭,心裡很不舒坦。 “垣兒是從何處聽說到今日朝堂上探討之事?是有人告知你的?還是……” “不,不是別人說的,是我自己親耳聽見的,父皇忘了,我昨日與父皇弈棋,困了便直接歇在了紫宸殿後,後父皇去了張妃處,獨留我一人在後殿。 今日父皇在前殿上朝,我醒來聽到聲音,一時好奇便偷聽了片刻。請父皇恕罪。” 趙恆說罷,就跪下磕頭請罪。 慶元帝趕忙把他拉了起來。 “原是如此,倒是父皇的錯,忘了你昨夜歇在後殿。既然你已經聽到了,那你覺得,父皇該給此小兒何等的官職呢?” 既然不是臣下故意告知,慶元帝的表情也就鬆懈了下來,也有心考校兒子一番。 “兒臣曾聽太傅講古詩詞,有那麼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自古英雄出少年,此子年歲雖淺,但有勇有謀,父皇不是一貫喜歡有膽識的小兒,還常憂心孩兒太過溫和,將來恐受氣。 兒臣亦認為,這小郎君的膽識,是兒臣所羨慕且欽佩的。將士鎮守邊關,最需要的正是膽識和智謀,與年歲無關,一百個無膽鼠輩,比不上一個鐵膽少俠。 我大慶,自黎老將軍一家出事後,已鮮少出現新的猛將,此子興許是上天派來彌補咱們大慶的,兒臣認為,父皇當狠狠地嘉獎此人,好讓大家看看,皇家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趙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