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刺殺 (第1/4頁)
李潤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城,內城,德勝門外。
這裡屬於皇宮與外城的交界處,平時是不允許行人踏足這裡。
現在宮裡的華妃娘娘要在這裡賑災,給災民施粥,訊息傳出後,城裡聚集的災民向這裡湧入,好吃上一頓熱乎飯。
每當天災來臨時,城外的災民會向附近的城裡湧入,當地的城裡因為災民過多,會關閉城門,拒絕更多的災民進城。
說起來不近人情,但也是無奈之舉,城裡並沒有太多的糧食,根本救濟不了那麼多的災民。如果讓災民都湧入城裡,這些災民中的膽大之輩肯定會鬧事,甚至被有心人利用,起來造反也不是沒有可能。
剩餘的災民見城裡閉門,沒辦法只有往沒受災的地方跑。
這次旱災是京城附近的地方在鬧,這裡的災民基本都往京城裡跑。
這些災民想的很簡單,京城裡住著的是當今皇帝,總不能不管手底下的百姓死活吧。
若真是活不下去了,就起來造反,推翻這個昏君。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很關切災禍給百姓帶來的影響,沒辦法,當老百姓吃不飽飯要餓死時,他們可是要起義造反的。
京城對那些過來的災民一般都儘可能的接濟,天子腳下,做的不能太難看。
同時,朝廷在這時對人口黑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可能皇宮裡也會參與進來,買一些災民進宮。這也是內部消化這些災民吧。
世道就是這麼殘酷,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就像元代詩人張養浩寫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語道盡多少苦難。
此時,陳旺福站在施粥的攤子後,看著前來討粥的災民,一個個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無論老的少的,全是營養不良、虛弱無比的樣子。
這是她這個穿越者沒有體會過的。在她穿越前的那個時代,正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時候,再窮的人家大米飯還是管夠的。那時的人們考慮的不是吃不吃的飽,而是吃的健不健康。
現在她看到真真實實的古代災民出現在她眼前時,帶給她的震撼遠比歷史書上的幾行文字大的多。
陳旺福不是一個同情心氾濫的人,但見到有人受苦受難時,能幫忙時還是會去幫忙。
她的賑災平賬的辦法,最初只是想給華妃解憂,爭取華妃更多的信任,讓自己過的好一些。現在,她看到自己的辦法能救濟這麼多的難民,心裡深處不免有些自豪。
出來賑災的華妃就沒有陳旺福那麼多的雜念,在遠處搭上一個棚子,顯然只想應付一下就回去。
陳旺福可不敢讓華妃親自動手賑災,人家從小錦衣玉食,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哪裡會去為這些災民同情。
她只好用著自己手中小小的權力,讓那些施粥的人儘可能多給那些災民一些糧食,對有小孩的人家給的更多一些。
在施粥的人裡,陳旺福觀察著之前看好的魏瓔珞,對方正端著勺子從鍋裡舀出粥給災民,做事果斷利落,效率也比周圍的幾個宮女要快一些。
魏瓔珞給來到她隊伍的災民施粥時,每給一個都會說:“這是華妃娘娘恩賜的。”
陳旺福注意到魏瓔珞的這一舉動,不禁暗暗點頭,能在正常施粥時不忘記宣傳這次賑災人,不管這個有沒有用,至少人家是真的在為華妃的仁義名聲宣傳。
她自問如果自己是個領導者,肯定希望有這樣一個為主子分憂的手下。
就在這時,災民隊伍裡多出了許多新人,倒不是說災民有新有舊,而是這些新面孔顯得不太正常。這些人雖然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可明顯要比之前的災民健康的多,沒有半點受餓的樣子,倒像是故意打扮成這樣。
而且有好幾個人打了一碗,過後不久就插隊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