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生存之道 (第1/2頁)
李潤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旺福最後還是轉身對果郡王行禮,道:“王爺萬安,奴婢不知王爺在船上,冒犯之處還請王爺恕罪。”
果郡王瞧了瞧陳旺福的樣子,道:“沒想到又遇見你了,剛才聽到你念起蘇軾的《赤壁賦》,可有什麼見解,說給本王聽聽,要是有道理的話,本王就饒恕你無禮的行為。”
說完還用視線瞧了瞧陳旺福的溼漉漉的腳丫,小巧玲瓏,陽光照在上面呈現出玉瀅般的光芒,讓他有些失神。
陳旺福倒沒有注意眼前之人的異常,腦子裡想著果郡王之前說的話,讓她對《赤壁賦》談些見解,這可要了她的命了。
可恨自己拽什麼文采,《赤壁賦》中只會這麼兩句,也只是上學時為了考試應付,考卷老師似乎格外中意這兩句詩詞,經常考默寫。拜考試之福,她就會這麼兩句。
索性她隱約記得當年語文老師講解這篇文章時,提到蘇軾當年被貶,泛舟遊赤壁時,懷古傷今,再到精神解脫。
她穿越前曾看過一部爆款反腐劇《人民的名義》,裡面的光明區區長孫連成政治上不得意時迷上了天文,當時她就在想,孫連成的起伏和歷史上那些被貶的官員差不多,都搞點小愛好,美其名曰要豁達處世,其實就是自我安慰。
之間的區別就是古時的官員一般都很有文化,寫點詩詞作文豪,現在的官員看看星星,文化一般。如那蘇軾,要是皇帝給他升個個一官半職,保準屁顛屁顛地上任去了。
真正能做大事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抒發情緒上,而是將一件件小事做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所以,雖然在後世蘇軾的文豪名聲要過於他的政績,而寫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卻是“慶曆新政”的主導人,雖然失敗了,但當時的功績和政治意義要勝於蘇軾。
陳旺福心裡這麼想,話卻說道:“奴婢剛才唸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是《赤壁賦》中最喜歡的句子。
奴婢不敢自比東坡先生,但剛才隨著小舟划水的時候,卻是奴婢覺得最自由、舒暢的時候。想想當年的東坡先生,又想想此時此刻,總會覺得世間的萬事萬物終會有消亡的那天,不如小舟一樣,即使主人變換,也能在湖水中伴隨清風陽光自由自在。”
果郡王點點頭,道:“沒想到你不僅讀過書,還能有這樣一副見解,東坡先生寫這首詩時恰逢朝廷上黨爭不斷,由於政見不合被貶湖北荊襄,遂寫下《赤壁賦》。
世人都嘆東坡先生的胸懷博大,即使人生不得意時,也能虛懷若谷,沒想到你能從自由出發,也別有一番滋味。那你是對自由格外推崇了?”
陳旺福可不是自由主義者,也喊不出後世流傳網路的名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對她來說,愛情、自由是什麼?能吃嗎?再重要也比不過自己的命重要。
便道:“自由固然重要,但我覺得一個人的生命更重要。看看地裡的忙碌一輩子的農民,他們所求的不過是能吃飽一點。即使我們這些宮女,每天伺候主子所求的也不過是主子誇獎幾句,不求犯錯,何嘗不是為了生存。”
果郡王聽了她的話,不由地愣了一下,像他這種地位的人,若是不去爭頭上的那座龍椅,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已經很久沒有想過生存是怎麼一回事。
今天聽到有人當面說著生命尊貴,即使他不是至善之人,也頗有些振聾發聵。
便道:“頌芝姑娘這番話足以令本王汗顏,也讓本王受教。原來本王平日所想的絲絲愁緒,終究也只是文人墨客的搔首弄姿,卻忘記自己能好端端地活在世上,也是別人可望不可即的事了。”
旁邊的頌芝本來挺為好友擔心,可又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