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研討會的第一個階段,是各國代表交流發言,各自介紹本國在水下考古事業上的突破與成就。
第二個階段,是參觀施密特先生在盧塞恩開的研究所,和由他擔任館長的一家“Water world”博物館。
這個研究所,走的是產研一體的路子,又和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引進人才。
艾娜本是藝術系的高材生,因為施密特先生需要策劃展覽的人才,就把艾娜招了進來。
第三個階段,是讓各國代表體驗瑞士最新的考古技術——第三代“潛水鐘船”。
在體驗“潛水鐘船”之前,施密特先生使用PPT、影像資料進行了解說:
第一代“潛水鐘船”,在多年前已經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
聽起來,這有些像是科幻小說。
考古人不需要穿戴任何潛水裝置,就能在水底漫步和工作。在整個過程當中他們的鞋子始終保持乾爽。不僅行走自如,工作起來效率也高。因為沒有負載,徒步打撈東西,就跟在沙灘上撿貝殼似的。
一開始,潛水鐘船並不是水下考古的專門裝置,本質上,它是一種打撈船。
2021年6月,萊茵河上,一艘貨船拋錨之後,不慎將重達1.7噸、價值4.5萬的船錨掉在了河底。
這種損失無疑是很大的,但更麻煩的是,如果放任船錨沉沒河底,還有可能威脅到來往船隻的安全。
三個月後,一艘名為“CARL STRAAT”的潛水鐘船出馬了。
在這之前,它也很忙碌,經常從萊茵河中回收集裝箱、巨石等各種障礙物。不過,這麼重的船錨,對“CARL STRAAT”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簡單說來,潛水鐘船就是“船體+潛水鐘”這兩大部分。細說下來,這個船體,從船頭到船尾有指揮橋、住宿室、壓力艙、豎井引導通道等構成。
至於潛水鐘本身,物如其名,以鋼為材質,模樣像一口鐘,下方敞露。
工作之前,置於船尾的甲板起重機、鋼纜、滑輪,保護著潛水鐘逐漸下降、沉沒。
入水那一刻,工作人員向其中泵入壓縮的空氣,目的是把潛水鐘裡的水流徹底排開。
但此時,工作人員還不能馬上去水底工作,因為水底的高壓環境,會讓人難以忍受。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情節,在現實中不可能出現。
為了能順利下水,工作人員要先去壓力艙進行加壓,才能適應稍後的高壓環境。
加壓之後,工作人員透過豎井管來到河床上。現在的河床,像是被抽空一般,早已變為“陸地”。
由於河底有不少干擾搜尋訊號的東西,工作人員沒有馬上找到沉錨地點。而在移動過程中,潛水鐘不可避免略有上浮,鐘體底部的河水也會重新湧入一些。
但這不影響什麼,因為內部充盈著高氣壓,水不會漫延到艙室裡。
在整個搜尋過程中,工作人員使用細長的鐵絲,逐段探查水下疑點,最後在接近100米的河道中找到了船錨。
找到船錨後,工作人員把結實耐用的吊鉤,與船錨相連,再利用潛水鐘裡的起重裝置,把它吊離河底。
在整個打撈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可以用特殊裝置的電話,和指揮橋保持聯絡、溝通訊息。他們身不沾水,工作起來比較輕鬆,這一趟搜尋總體上成本不高,較為經濟。
展示完PPT、影片資料後,施密特先生笑道:“In fact, the inspiration for this salvage method came from Aristotle"s diving concept in the 4th century BC.(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