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千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邵望舒道:「太后和康親王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若知您沒嫡子,指不定要玩什麼花招呢。」
秦嘉謙詫異道:「難道我現在便有嫡子了嗎?」
秦嘉謙又問:「難道我不立你為君後,他們便能放棄對皇位的肖想麼?」
「十幾年前朕根基不穩羽翼未豐時能贏他們一回,如今四海昇平天下歸心,朕自能贏第二回 。」
邵望舒語塞,換了個說法:「立君後,要冒天下大不韙。史書上亦不知要如何寫。」
「我們兩人心裡清楚便可,實不必昭告天下,招一身非議。」邵望舒道。
他原計劃也是如此,兩人自行定了婚事即可,並不宣揚給旁人聽。
秦嘉謙無所謂:「天下是朕的天下,朕要如何便能如何,朕想立君後就立君後。身為皇帝,若連自己的婚事都身不由己,顧慮這個顧慮那個,當得未免太沒有意思。」
這句話一出口,秦嘉謙突然覺得心口一鬆,彷彿這句話自己已經想了很久,早就想宣之於口,這些天因為失憶積攢的鬱氣一洩而空。
秦嘉謙倏忽間有種感覺,他的人生就該是這樣的。
他前幾天對要立邵望舒為君後充滿懷疑,可當把這句話說出來,他心中踏實起來,好像他已經這麼想了很久。
心心念念。
秦嘉謙堅定道:「辦,大辦!」
秦嘉謙要立君後的事,他沒有同任何人商量,直接在大朝會上宣旨,不給任何人反駁的餘地。
聖旨已下,再敢反對,那就是抗旨了。
出乎邵望舒意料的是,這件事在朝中並沒引起多麼大的波浪。
朝臣們識趣的大多選擇了閉口不言,皇帝把態度表達得如此清楚,又把事情做得沒有緩和的餘地,那就是鐵了心要這麼幹了,沒打算聽他們的意見,自己再去多嘴,那就太蠢了。
何況這種事並不奇怪,畢竟帝王因為邵望舒做的出格事太多了,又不止那一件兩件,第一個住在含章宮的公子,第一個不流皇室血脈但能享受親王份例的外人,第一個……
從因為邵望舒把最有可能當皇后的柳宛白趕出皇宮,聖旨還用了「衝撞」二字,就已經預示了今天的結局。
論出身,柳宛白是襄國公府嫡孫女,邵望舒是兩個鄉野之人之子,僥倖當了成陽郡王的繼子,可是淮國向來身份隨爹不隨娘,撐死能被人叫一聲公子,無論如何都用不到這個「衝撞」。
秦嘉謙這麼說,無非是他覺得邵望舒更重要。
只要秦嘉謙沒有一拍腦袋,立邵望舒為太子,那立個君後實在沒什麼。
君後撐死影響後宮,於國家能有什麼大礙呢?又不短百姓吃穿,還能給他們說書人增加點素材。
等過個一兩年,慢慢勸著他納妃,再有個太子,也就妥了。
太后一脈的人,這次也罕見地閉了嘴,若是秦嘉謙再瘋些,全後宮只留邵望舒一個,那就更好了。
皇帝無子嗣,自然要從宗親裡選,等康親王有了孩子,還有誰能比一母同胞的康親王秦裕彌的孩子更適合當太子呢?
太后顧不得操心秦嘉謙的事,緊著給康親王秦裕彌尋摸康王妃去了。
太后任務沉重,不僅要找到康王妃,還得找他七八個側妃,要那多子多福的家族裡的小姐,趕緊生他五六七八個,總有一個有帝王之資。
於是除了提前放豪言要一頭撞死的宗正端親王,其他人都裝死了。
端親王視線挨個從朝臣身上劃過,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援,大家眾志成城,請皇帝收回成命。
「右相,你向來是最守禮法的。」端親王雙眼飽含希冀。
右相趕緊後退兩步,連連擺手:「臣謹遵聖旨,祝陛下同君後百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