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素讓華夏此後封建時代整體少打仗、所有人發動戰爭前多想一想,這有什麼不好?
至於政治制度的演變,李素覺得終他這一生,最多從漢幹到隋唐,也就是極限了——能繞過九品中正制這幾百年大分裂無信仰的歪路,就是極大的功德了。
至於科舉,肯定不可能在李素有生之年建設完善,那玩意兒受到的世家反撲反噬太大了,充其量打著「改良察舉制」的幌子,一點點摻沙子,一方面調整察舉科目,一方面調整察舉的監視手段,那就是極限了。
同時,李素也不是盲目信仰「晚的就是進步的」,他覺得察舉制相比科舉制也是有一定優點的,優點就要保留——後世科舉太注重公平,而犧牲了選才效率,科目設定太不合理了。而察舉制只要不舉孝廉,其他科目還是比較科學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這輩子能幹到唐就不錯了,留給本朝的後人慢慢一代代幹到宋明。
而且得是一個「尚武的宋明」——宋明之所以沒法尚武,說到底就是五代十國把天命權威打崩了。那沒辦法,皇帝還得有,大家又知道「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那隻能崇文抑武了。要是還有漢朝皇帝那種天命穩定性,犯得著崇文抑武嗎?
反正李素是不會對富強民主和諧自由公平法治造成什麼阻力的。
……
正月二十三,李素還沒回到薊縣,就受到了劉虞的親自出城十里迎接。
劉虞還帶著幽州官場的大部分心腹文武,連已經跟劉虞關係不太和睦的公孫瓚都來了,劉備陣營諸將就更加不可能缺席了。
李素老遠望見,連忙跟趙雲提前翻身下馬、拱手致意:「蒙使君禮遇,素幸不辱命。」
然後就是一番繁文縟節,大夥兒都知道了各自的封賞、又是一片互相互相恭喜客套。
「恭喜使君獲封薊侯,五千戶侯吶,實乃近年罕有。使君之功,摩天及地,真乃大漢棟樑、晴天巨擘。」
一眾文官,首先對劉虞諛詞如潮。
「行了行了,玄德年未屆三旬、伯雅明年方得及冠,這才是後生可畏。」劉虞被拍得有些膩味,就隨口嘉許下屬,轉移大夥兒注意。
其他人少不了對公孫瓚劉備李素又是一番恭維。
劉虞等大家折騰完了,這才換了一副嚴肅的表情:「既是朝廷任命已到,爾等也不可懈怠。明日便分別去右北平、遼東上任吧。
伯圭,到了右北平,好生防備鮮卑軻比能,玄德要擔任主攻張純殘黨的任務,北邊鮮卑人的壓力,你可要全部擔負起來,不可使鮮卑殘餘與張純勾結。」
「是,末將領命,我自會主動出擊鮮卑,調動鮮卑各部前來救援、分張純臂助,只要使君別限制我劫殺鮮卑部眾即可。」公孫瓚不卑不亢挺硬氣地回了句,既算是答應了劉虞、也照顧了跟劉備的師兄弟感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劉虞軟弱的不滿。
劉虞當然知道公孫瓚的真實意思,但現在大敵當前,他也只好妥協一二:
「唉,事急從權吧,我就一條命令,鮮卑你有本事殺就殺吧,烏桓人已然漢化內附,你不可再挑起矛盾。尤其丘力居斬送素利首級、讓烏桓跟鮮卑徹底決裂,我絕不允許你在鮮卑未滅之前多惹敵手。」
雙方不太愉快地結束了這次談判。
李素回城後,直奔蔡邕蔡琰下榻之地,反正他跟蔡琰已經算是透過口頭君子協定定親了,多走動走動也是應該的。
蔡邕還沒有恢復官身,所以剛才也不好出城迎接,輩分上也不合適。
蔡琰看到李素回來,立刻蹦蹦跳跳過去拉著手轉圈:「師兄!陛下沒封你京官吧?」
李素笑著摸摸蔡琰的瓜子臉:「陛下倒是想封我做太中大夫,在朝諫議,我說『張純未滅,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