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要及時把這個資訊透底給其他青州軍渠帥/山大王,他們就能理解臧盟主的苦心了。
臧霸半推半就跟李素密談了一刻多鐘,終於一臉勉為其難地覺得可行。
「既如此,自古胡漢不兩立!我等雖然也不尊朝廷,可好歹是漢人,怎能與烏蘇那個烏桓蠻夷同流合汙?咱先一致對外,幫朝廷一把。
咱青州兄弟之間那點私事兒,到時候再關起門來自己料理嘛!這可是華夷之辯、胡漢大義,兄弟們可不能錯走一步啊!」
這就是臧霸回頭再幫忙勸說孫觀、孫康兄弟時的說辭。
孫觀孫康聽得一愣一愣的:這臧大帥怎得跟李素悄咪咪說了些話,回來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說起話來措辭都不一樣了,整個人充滿了正氣。
這麼大義凜然的話,像是你一個山大王自己想得出來的嘛?
我信你個鬼哦!肯定是從李素那奸賊處學來現學現賣的吧!
孫家兩兄弟一邊被忽悠得一愣一愣,覺得此言確實不無道理;但一邊還是忍不住在內心那般吐槽。
「就算……跟著劉備打烏蘇,真把烏蘇殺了劉備就會退兵,可我們自己的嫡系,也要損失不少人馬吧?自相殘殺終歸是不祥之事啊。」孫家兄弟中相對淳樸一些的孫康,忍不住這般猶豫。
臧霸用從李素那兒學來的臺詞,諄諄教誨地開導:「老弟,你想想,現在咱青州兵號稱十幾萬,那又如何?還不是被烏蘇帶溝裡了?人不在多,在於齊心。就現在這山頭林立,號稱十幾萬可真聽你我的也就三萬,成不了事兒。
打仗肯定要死點兵的,但這又不值錢,兵是能補充的呀。只要殺了烏蘇,而且有江湖大義可以兼併那些最死硬跟著烏蘇乾的山頭,把他們的人馬兼併過來,你我弟兄還是穩賺的啊!
比如那個昌豨,我看他就是最不顧華夷胡漢大義的!心甘情願給烏桓人做狗,這種人都能當渠帥,簡直是丟咱全體漢人的臉,要我說殺了烏蘇之後,咱第一個就把烏蘇和昌豨的本部人馬分了……」
話說到這份上,孫家兄弟終於也被胡漢華夷大義所感動,決定齊心攘外一把。
「走!暫時跟劉府君和李長史幹了!」
暫時肯定是暫時的。
他們還沒傻到真去長期投奔劉備,充其量只是相互利用、臨時客串演一場表面兄弟的戲碼。
……
三天之後,奉高縣以東,汶水河畔。
劉備的兩萬主力,終於趕到了泰山戰場正面,右側依託著汶水,向左展開陣型兵力,一副要全力營救奉高縣守軍的積極姿態。
作為圍城一方,如今名義上的泰山賊和青州黃巾「盟主」烏蘇,也是早在四五天前就朦朧知道漢軍援軍要來了,也做好了以逸待勞的準備。
五天前,他剛得到訊息時,其實城下兵力還不算很多,他雖號稱十餘萬眾,真聽他的也就七八萬。
而且很多人並沒有來圍攻奉高這種小地方,大家都要恰飯的嘛,圍城兵力太多軍糧供給也容易出現困難,用不上的多餘兵力,還不如分散在各縣就食,減少轉運損耗。
所以,烏蘇也是在這五天裡,臨時從周邊各縣,甚至是齊郡、濟南郡抽調回一些人馬,集中起來想跟漢軍打一場速戰速決的壓倒性戰役。
黃巾軍和泰山賊這樣的野路子武裝,太缺乏完善的後勤體繫了,長期大量聚集兵力真是吃不起。所以他們最喜歡要打大仗才集中、打完後搶完東西分完贓立刻各自散去。
見劉備終於如期來了,烏蘇心中居然還挺歡喜:「來得好!咱還怕把七萬兵馬集結起來之後,你反而跟咱拖著不肯決戰,那咱集中糧草可就麻煩了。現如今剛集結好、士氣正盛,就有決戰可以打,那就再妙不過了!
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