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蔡琰也幫了父親不少,所以對本朝歷史太瞭解了,讀多了就容易崇拜班昭,想要跟班昭一樣成為青史留名的女子。
「罷了,那我們就去薊縣一行,辭別了伯雅就回陳留吧。」蔡邕沒理由反駁,便順水推舟。
第101章 悠然神往
七八天後,算算日子已經是臘月過半。
北風一日緊似一日,吹在人臉上如同刀割。飛雪如絮,在野外趕路時,幾百步外的景色便已經看不見了。
蔡邕一家是陳留人,在野這十年又是在溫暖的吳郡隱居,所以蔡琰活到快十四周歲,竟是一次河北都沒來過。
如今不僅來了,還是最寒冷的幽州,還是臘月底這種最寒冷的節令,著實令人苦不堪言。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才走得這麼慢,從無極到薊縣不過穿過三個郡的路程,就走了七天之久。
「凍死我了,凍死我了,穿著皮襖烤著炭爐都這麼冷,幽州人冬天都是怎麼活下來的。」蔡琰在馬車中瑟瑟發抖,她本來就嬌小瘦弱,小姑娘平日裡宅家看書不鍛鍊,身體虛得很。
「不行,一定要忍住,師兄出使那麼久都沒音訊,見不到劉幽州問個明白,怎麼放心得下,忍一忍就不冷了。」
精神暗示了幾次後,又撐過了半天,午後時分,馬車總算進了薊縣城。
蔡邕是當世名士,當然不用住客舍,他知道李素跟薊縣令劉備關係很鐵,就直奔縣衙遞帖子。縣令屬下的小吏,聽說是李長史的恩師、當世大儒蔡老先生來投,當然是屁顛屁顛出來迎接,把一切都安排妥了。
但當蔡邕問起李素行蹤,縣衙小吏卻一概表示不知,只知道前線應該戰事正緊,他們只是負責民政的衙門,沒有一手的前線軍情通報。
最後還是找來了跟著劉備一起水漲船高、升到薊縣縣丞的魯肅,魯肅才表示說可以幫他們安排求見使君。
理論上,縣令、縣長這些官職,才會根據縣的大小而有品秩高低,但所有的縣丞、縣尉,卻一律只有兩級:設縣令的縣,縣丞、縣尉都是三百石;設縣長的縣,縣丞、縣尉都是二百石。
哪怕當年曹操擔任的雒陽北部尉,也不會高到哪兒去。無非雒陽作為國都,要分片設好幾個丞和尉罷了。
不過實際上,哪怕都是三百石、縣令縣的縣丞,職權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今年五到七月份,魯肅做良鄉縣縣丞的時候,手頭的權柄和日常工作中得到的歷練,顯然都不如八月份以後在薊縣做縣丞。
作為一州州治所在的大縣,薊縣雜七雜八的民政事務是非常棘手、也非常磨練人政治才幹的。正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郭附省城。那麼多實權大人物來來往往,要鎮住場子非常困難。
偏偏劉備對於民政就是個甩手掌櫃,大部分時間在掌管軍務和平叛,民政全部丟給魯肅隨便處理。還要幫劉備籌措一部分軍糧和前線軍需物資,簡直比當年蕭何在漢中做後勤都不遑多讓。才17歲的魯肅,哪怕只是治一個縣,都有些焦頭爛額,同時飛快成長。
蔡邕見魯肅年輕,看上去只比李素略微年長一丁點,居然也能做到薊縣縣丞,也是頗為詫異。兩人就閒談了一番,說些天下大義、民生日常,還問起籍貫和個人情況,蔡邕很快便對魯肅的眼界見識頗感嘉許,聽說他也是南邊來的,更感親切。
「後生可畏啊,真是可造之材。劉縣令居然放心把一縣事務全部交給十六七歲的年輕人,還一管半年,都沒出過紕漏,一個敢用,一個敢幹,都不簡單。」
魯肅苦笑,但表情中也有感恩:「哪裡,上任半年,大小差錯也出了足足十幾次了。錢糧戶口第一次接觸時,難免舛誤,要不就是接手上任時對帳小虧空沒看出。
在良鄉時就著了兩處道,來薊縣又是三處,每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