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倒不一定要跟歷史上劉備勾搭的那些友人一樣,反正遇到大賢就隨緣唄。
……
從甄家商號領了錢之後,李素就讓關羽又先把所有的銅錢,足足好幾輛大車,分別送去西苑和劉虞府上。
送去西園的錢,是給關羽買官的。
送去劉虞府上的錢,是走劉虞的「秘密渠道」,由劉虞直接偷偷塞給皇帝、給李素自己買官的——劉虞這條渠道畢竟要儘量保密,不能讓太多人知道,免得「詔書特赦免納修宮錢」這種把戲被世人看穿,所以至今為止劉虞只給劉備用過。
但李素已經是經手人、知情人了,所以不管給不給李素特許,李素都知情,劉虞想了想,也就順水推舟做個人情,讓李素以後要升官,也別去西園交錢,而是透過他的渠道偷偷給,多花點錢,但不丟面子。
這一次劉虞「表」他們的官,是要等任務順利完成後才實授實升的,但到時候他們募完兵就直奔幽州了,不會回雒陽。
所以,他們才得在出發之前,就把自己即將要升的官的價錢付了。
在漢末,官職也分已經「實授」和有人「表」你,肯定是實授的含金量更高,但表也能作為當事人吹噓自己地位的一種方式。比如李素明明還只是正三百石的小官,但他這趟出門結交朋友時,吹牛可以吹自己是「已經有大宗正、幽州牧表我為六百石」,讓別人高看他一眼。
如今靈帝還沒死,「表」和「實授」之間的差異還不算太明顯,再過三年天下徹底大亂後,表的含金量就大跌了。
比如歷史上經常可以看到袁術也表一個豫州牧,袁紹、曹操、陶謙都表,但天子遠在長安被董卓李傕控制,他們一個也不批,批了的也沒有公信力,最後就淪落到大家各表各的,誰也不正宗。
去買官的路上,李素一開始還擔心「如果給了錢最後沒順利立功,沒有升職,怎麼辦」,結果收錢的宦官告訴他可以記帳,就理解成是「存在買官銀行裡」。
不得不說,漢靈帝時代別的施政系統或許不咋滴,但賣官系統真是完善。
預付款,按揭,各種金融衍生模式應有盡有,適應各種情況。還會臨時價格歧視宰客一刀或者年中大促。
至於你帳面上的餘額,等下次再立功了再升官時,從記帳上扣。又或者是現在的官職一年任期滿了,要續租目前的官職,也一樣扣。
那宦官當時拿著一本厚厚的帳簿在李素麵前晃了晃:朝廷百官,每人買官是否有付清,多少人帳上有餘額,多少人還賒欠著、要等上任搜刮後還按揭,全部清清楚楚。
李素當時還趕上了一項促銷活動:如果覺得自己有可能好幾年都升不了官的,可以一次性多付幾年目前官職的租金,一次性付三年租金的送一年!也就是花三年的錢,做四年的官。
不過李素立刻拒絕了那些促銷宦官,因為他知道漢靈帝都沒四年好活了,參加這種大促不是把錢往水坑裡砸麼?
莫非是皇帝自己都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不行了,想把自己死了之後的錢也預售掉?
……
「六百石的公主家令,理論價600萬。之前有個三百石的公主家丞,上任還不到三個月,所以未用完任期可以回收折抵150萬,當付450萬。因勸誘羌渠單於出兵有功,以『能績卓異』打對摺,再加上陛下的假裝不用給修宮錢特赦詔書的服務費,最終實付400萬錢。
500萬的別部司馬,從零起步全額付款,劉虞表他『勇猛知兵』,屬於以才幹上任,不全是買官,修宮錢打六折,300萬錢。
唉,還沒離開雒陽,又700萬錢沒了。這世道,撈錢和立功果然兩手都要硬,不然立了功都沒足夠錢兌換出任務獎勵。」
離開雒陽之前,李素心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