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第1/2頁)
煙霞問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細細一想,閹豬一道也是生意,張屠夫是個賣豬肉的,閹豬是他自家一直養豬,自行總結出來的閹豬方式,要是直接寫上去,會不會遭人嫉恨?
思索良久,寫上「師從張先生」。達者為師,當得起他先生,也不易被人猜到是張屠夫,畢竟在江南,公孫家還算有名。至於自己的名字,他倒是不擔心遭人嫉恨,一是隔得遠,二是他也不幹與豬相關的工作。
再者,若真是怕被人比下,就老老實實提升技能,當初張屠夫教他的時候,雖也是傾囊相授,但現在的閹豬圖,有不少技巧可是自己再次實踐總結的。
讓人幫著一起手動影印了幾百張,發放給各州,各縣。不出意外,紙張雖然大,但勝在閹豬圖上的圖解清晰,被貼在各個公告欄處,多餘的,也隨即發放,或者備用。
這張閹豬圖很快就傳到了外面的地區,在底層人民中引起了轟動,百姓大多不識字,但在外面,一兩個村裡,總有那麼一兩個能識字的,在農村待過的人,自然明白這張圖的實用價值。
雖說大陸區域大部分農戶都會請專人或者自行學習閹豬,不會給豬留有羶味,但這種清晰明瞭的技巧講解也是很值得學習的,不是每戶農家都請得起人閹豬。
張屠夫還在幹宰豬賣肉的活,今日收攤發現官府公告欄貼上了一張閹豬的圖。
張屠夫不認識幾個字,但自己的名字是認識的,是他兒子教他認的,他認出了張字,沒太在意,但圖一看這圖,這手法,似乎有點像他的手法?卻比他的手法更細緻,他只覺茅塞頓開。
「大哥,這上面寫的什麼啊?」
「喲,張屠夫啊,這是今天新貼的閹豬圖,外面貌似都傳遍了,還記得以前的萬裡書院吧?那家的公孫瑞畫的,寫的就是一些技巧,不過看圖就夠了,挺清晰的,」那人還打趣了一句,「別說,人家師從張先生,還跟你同姓呢,這大姓就是不一樣。」
張屠夫只覺心口一熱,別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嗎?這就是指的他啊!「公孫家的公子,這一舉動不知道幫了多少人家。」
「可不是,也不知公孫家搬哪兒去了。」那人嘆了一聲,小聲說,「說句不好聽的,主要是再遇到什麼天災,誰家像公孫家一樣實打實施粥啊……」
「丟了讀書人的臉!」翰林院,陳石剛進門求聽見同僚悲憤的語氣,不知道的還以為誰做了天大的孽。
陳石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也沒去附和,他是少有的寒門學子,這些人大多看不起他,處得來的,也就一個40多歲的翰林正六品侍講顧大人,和同樣是寒門的其他幾人。
其實剛來翰林院之時,倒是有人與他相處,不過得知他是寒門後,也就淡了,也有些不得不淡,不淡就會被其他人覺得是叛徒,他也無意讓人難做。顧侍講跟他說,這一屆算是好的,考進來的多一些,到不像之前,讓他想開點。
「公孫大人這才剛去世多久,怎麼這公孫家就出了一個閹豬的?也不怕丟了公孫家的臉面,我要是公孫大人,都得氣活。」
那人一副唏噓模樣,旁邊有的是人應和,要陳石說,完全沒有讀書人的模樣。
蘇有書也是寒門之一,坐他旁邊,給他解釋了一番,他只覺荒謬,難道他們不吃豬肉嗎?公孫這一舉動,分明是有利於萬民,而他們這一群以後說著為民謀利的學子,卻看不起真正為民做實事的前輩。
陳石回想在翰林院這些日子,這真是他想要的嗎?
陳石越來越覺得,這樣的同僚,倒不如韓公子那一群紈絝來得真實,好歹人家不會佔著茅坑不拉屎。
「陳兄在想什麼?」
陳石搖搖頭,「我今天打算去書肆一趟,你去嗎?」
第34章 監司薛沉
新帝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