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貓膩在這裡 (第1/2頁)
青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葛美霞真的又來當老師! 雖然原劇中已經存在的劇情,春嬌還是驚異,漁霸的女兒葛美霞怎麼就做了老師呢? 一個月13元錢的“肥差”怎麼會輪到她? 13元,對於這個偏安一隅的小島,無論是哪一家都是個肥差,江德富之所以不想讓春嬌去做,說到底他資金太雄厚,有底氣! 而這種底氣很多人都是沒有的。 春嬌想這其中應該是有貓膩的! …… 儀式很簡單,也就是放了把簡易的鞭炮,齊大光他們給孩子們發了一個本子一支筆,讓孩子們進教室,就算是開學了。 來看熱鬧的村民很多,隨著孩子們進教室,大家都慢慢散去。 孫春秀去上課,春嬌乾脆直接就回了家。 她今天還有很多活要做,江德富先前買來了不少紅薯,她準備再種些紅薯,根據頌山島的天氣,五月底是種植的時間,她現在要在院子裡的菜畦裡育苗,到時候再移栽到小周他們開的荒地裡面。 另外,院子裡種的青菜快發芽了,為了避免蟲害,她現在需要燒一些草木灰弄成肥料,撒到那些菜畦裡面。 雖然這個季節,山坡上已經有野菜,但數量並不算很多,這裡的村民很多並沒有意識種植菜,這個季節吃菜也是靠野生。 並不是他們太懶,只是在窮困的環境中,人的飲食會發生變化。 對於如今的人來說,他們缺主食吃,並沒有養成吃青菜的習慣,對於他們來說,普通小菜,多放些鹽,醃製一下,配主食吃才是一頓飯。 特別是頌山島算是北方地區,以碳水為主,人們更多的喜歡吃碳水。 …… 中午,江德富破天荒地回來吃飯。 春嬌忙著整理菜和育苗,飯都是劉氏做的。 劉氏昨日跟著漁民趕海,弄了不少蛤蜊,村長媳婦還送了不少八蛸和幾條魚。 她不捨得吃太多細糧,蒸了餑餑(頌山島方言,也就是玉米饃饃),本來母女倆小炒些蔬菜就是一頓飯,看女婿回來,直接又炒了蛤蜊,醬燜八蛸,又燉魚湯。 “怎麼中午讓回來了?” 春嬌洗手後要拿餅子,江德富直接幫忙將餅子放到盤子裡端到桌上。 “我這不是新婚嗎?昨天也沒過成婚假,出了那事情,下午不忙,剛好休息一下,還有明天一天!” 他笑道,還故意抓了下她的手。 春嬌急忙甩開,劉氏還在屋裡,不過正收拾東西準備出去。 江德富沒回來的時候,劉氏就吃了些東西,不怎麼餓,她這會兒忙著拿小網子,要跟島上的幾個漁婦準備去打撈蝦米。 她現在認識了幾個島上的漁民婦女,跟著人學曬蝦米小魚,學做魚醬,忙得不亦樂乎。 在青城,她們母女兩人,春嬌不讓劉氏跟人太多人交際,說到底,當人能量比較低的時候,與太多人交際,很容易被人欺負跟人發生矛盾,那種情況不如減少交際。 如今在島上,有江德富的身份,漁村的那些人自然敬著捧著劉氏,周圍都變成了好人,春嬌倒覺得劉氏多出去交際並沒有壞處。 只是叮囑劉氏隊伍上有紀律,無論隊伍上的事情還是家裡的事情都是部隊的機密,不能跟外人說,劉氏膽小,自然是連連點頭。 春嬌早飯吃得晚,也沒多大的胃口,陪著江德富吃了些,就漱了口,在一旁邊打毛衣邊跟他聊天。 “我看你在燒那些草木灰,那麼髒累,肥料的事情,你不用管,我讓人弄,明天我找幾個人幹活,你跟娘做些吃的就行。” 江德富夾了口菜又補充道。 “你也懂肥料?” 春嬌有些驚異。 “那……原先隊伍在一些地方駐紮,我們也是自給自足過一段時間,隊伍上也有研究這方面的人。” 江德富沒提防她會這樣問,直接含糊地說道。 春嬌倒是沒有疑惑,她們生活的鎮子,在前世是二線城市郊區,附近有農業研究所,她記得小時候聽村子裡的老人說過,六十年代已經有化肥,農科所的田地用化肥。 至於那個時候的化肥是否進口也不是很清楚。 國人敏感好強,喜歡沉醉於四大發明,對於引進的東西比如洋火、洋車等,羞於啟齒談那些東西的來歷,擔心讓人覺得自己落後。關於很多東西的來源的記載一般得不到廣範圍細緻的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