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第1/2頁)
久周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聽說寧國公賈大人家的長子打算科舉?」在太子來探望的時候,太子妃特意挑起這個話題跟太子閒聊。
「是啊,師父前幾日都快把國子監祭酒給煩死了。」太子笑道,話裡的語氣也十分親厚。
太子自幼邊跟著賈代化習武,對賈代化也十分親近,賈代化去問國子監祭酒的時候,也十分光明正大,一點沒有避著人,太子自然也是知道這件事情的。
「那賈家大公子的身體不是並不是很好麼,我記得寧國公的家鄉在金陵?那豈不是還得趕到金陵去參加府試和縣試?那這麼來回奔波……」太子妃假裝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只是跟太子閒話道。
「是啊,敷哥兒的身體現在瞧著倒是不錯了,但到底病了這麼些年,師父也怕他來回奔波受不了,所以上個月把敷哥兒送到了國子監去。」太子說道。
「只可惜,敷哥兒趕不上這麼昊兒的恩科了,害,只差了這麼一個月。」太子也挺可惜的,畢竟賈敷算起來是他師弟,太子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同盟裡多一些能人。
「那確實挺可惜的,咱們不能幫幫他?」太子妃試探道。
「不可不可,國子監的考核是大事,不能打破。」太子以為太子妃要說讓國子監考核提早,或者是求情讓賈敷不用考核,不贊同的回道。
太子是皇帝養大的,自然是知道皇帝對國子監的看重,也知道皇帝不喜歡不守規矩的人。
「我自然不是這個意思。」太子妃說道:「我記得朝裡有很多官員祖籍並不在京城?」
「這是自然,勛貴們基本上都是跟著太-祖爺從南邊起事的,多是南邊人,而文臣們他們也都是透過科舉從天南海北考過來的。」太子對朝堂裡的大臣們都很瞭解,此刻侃侃而談道。
「那他們的子嗣想要科考進身的都得回原籍?」
「你是說,去求父皇一個恩典,然後這些官員子嗣在順天府考試?」太子原本就不是傻的,聽太子妃只是略微一提示,太子也就明白過來了。
「不成不成,那順天府的學子們肯定得鬧事。」話一出口,太子又自我否決道。
雖說這個主意一出,算是惠及了所有家裡有子嗣想著要科舉的大臣,這些大臣但凡聽到這個主意出自太子這兒,那日後都得給太子兩分薄面。
這確實是增加自己威望的一件好事。
太子就差心動,然後急匆匆的去寫個奏摺給皇帝看了。
但是,太子好歹學了這麼多年帝王之道,仔細一想,便覺得不行。
多了這麼些人去考,但是順天府秀才和舉子的名額卻是固定的。那麼也就是相當於搶了順天府其他人的名額。
要知道,大臣家裡的孩子,先天就站得比尋常百姓家裡的人要高了,別人可能會因為沒有書籍和紙筆發愁。
可大臣家裡的孩子,自家的長輩就是科舉出身,天子門生,隨便提點一句,那都比鄉下的老秀才們教得要好。
這些大臣家裡的孩子,肯定要比尋常人更能考中。
若是…真真讓他們去順天府考了,那到時候皇榜上的,可能都是些官宦子弟了。
堵了自己的青雲路,順天府的學子還不得鬧翻天了。
「我的意思是,咱們可以給順天府增加10舉子的名額,然後再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家的子弟可以直接在順天府參加科舉。」太子妃道,「左右四品以上官員的子弟本來就可以進國子監了,那麼給他們這個恩典也不過就是應急,倒也無所謂了。」
太子妃剛剛說完,太子便拊掌笑道:「這個主意好,增加了名額,順天府的學子們只會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多了中舉的機率,自然也就不會鬧了。」
「我去寫奏摺。」既然想出了這麼個一舉兩得的方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