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未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燕王顧不得腿上劇痛,在心中痛罵了這個叫朱祁鎮的小子一頓。 你說你窩不窩囊呀!堂堂大明皇帝,御駕親征也就算了,居然還叫外族人俘虜了?!你踏馬乾什麼吃的! 他看到天幕上的南遷之語,心頭大為震恐,幸好朝廷支稜起來,守住了北京城,否則大明一旦南遷,重演北宋舊事,搞出個北明、南明來,不用老爺子把他打死,他自己都要羞愧得撞柱而死! 恥辱啊恥辱! 南京皇宮裡,朱棣焦躁地走來走去,不停催促內侍:“世子和世孫怎麼還沒來?!” 他真是要被活活氣死了!朱瞻基怎麼教得孩子,他一想到朱祁鎮的豐功偉績,心口就悶痛,連對往日最喜歡的大孫子都有幾分遷怒了。 內侍拿帕子抹汗,訕笑道:“稟皇爺,一會,一會就到了。” 徐皇后得知訊息,帶著宮人們匆匆趕來,朱棣見了妻子,立馬癱在椅子上,長嘆:“皇后,我大明要完呀!” 徐皇后知道朱祁鎮的事情後,也很是氣惱,見丈夫如此煩惱,忙上前安撫:“此子尚未出生,你快緩緩。” 朱棣欲哭無淚:我緩不過來呀,本來想著做出一番功業給地底下的父親瞧瞧,讓他知道立朱允炆就是個錯誤的選擇,正雄赳赳氣昂昂呢,朱祁鎮那個混賬把一切都毀了! 【除去軍事和經濟上的作用,朱棣遷都北京,對當時的南北矛盾問題也作出了很好的貢獻。南京固然富庶,可距離北方遙遠,朝廷無法有力地控制北方地區,這也是一層隱憂。就像之前說的,劉黑闥反唐事件,當時朝廷處死竇建德,卻並沒有安撫好河北人士,因此劉黑闥發動叛亂時,能有仇視李唐的河北人士支援,有時候這種問題就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洪武年間,大明也存在著南北之間的矛盾,洪武年間的南北榜案就暴露出了當時南北之間的矛盾。】 朱元璋腦中一個激靈,這才發現自己忽略了這一點。 是啊,大明首都為南京,那也就意味著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南方,自古南方就比較富庶,再有這樣的傾斜,北方豈不是更被忽視了? 唐朝舊例在前,就連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也有著河北人士的支援,他怎麼就忘了這一點? 這下子,朱元璋看燕王的眼神就不免帶上幾分欣賞。這小子,行軍打仗是一絕,沒想到政治上也不錯! 李世民不由苦笑,他何嘗不明白? 【洪武三十年的科舉會試,朱元璋再三斟酌,任命翰林學士劉三吾為主考,此人是元朝舊臣,才學俱佳,明朝的科舉考試條例就是他制定的,朱元璋期望他能為大明選拔一批優秀的官員,誰知這場考試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這場考試錄取五十一人,居然全都是南方人!這次春榜也被稱為南榜。這種情況,固然有著南北發展程度不同的緣故,但一個北方人也沒有,這是非常罕見的。六天過去,沒考上的北方舉人們聯名上疏,跑到禮部鳴冤告狀,認為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在南京街頭上,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 【此事一出,朝堂譁然,先後有十多名監察御史上書要求徹查,認為這其中肯定有鬼,怎麼可能一個北方人也錄不上?科舉考試都是過五關斬六將,難道這些南方舉人各個都比北方舉人優秀不成?!朱元璋對此也非常惱怒,下令複查,已經錄取的五十一人不變,從落第的舉人中增錄北方學子。按照朱元璋一貫的脾氣,這已經算是格外開恩了,想想之前四大案裡朱元璋是如何心狠手辣,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居然只是命人複查,增錄北方學子,可以說非常溫和了。】 洪武三十年?那不就是他快死的時候嗎?! 朱元璋氣得渾身發抖,他不是傻子,當然能看出這裡面的貓膩,也明白那群人在打什麼鬼注意!這群該死的文人,居然敢如此糊弄他! 就算南方富庶,人傑地靈,可怎麼也不會一個北方人都沒有吧?! 嬴政的上半身猛地前傾:“科舉考試?這是做什麼的?” 蒙毅低聲說:“天幕說是選拔官員。” 劉徹兩眼放光:“科舉考試?聽上去很新奇啊。” 朱棣也記得這案子,當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