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雲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彩色的平面圖首先跳了出來,代表隧道的彎彎曲曲的藍色線條上已經沒有了橙色,而代表我的紅色亮點非常清晰。 隨後,立體實況畫面也出現了,我的身前身後都是漆黑一片,隧道又恢復了那種死寂的樣子。 意念一動,一排像按鈕一樣的選項出現在了圖形上方,我找到了回放功能,稍一遲疑,還是點開了它。 選擇回看二十分鐘,我居然還在爬行,退出後選擇回看前一個小時,畫面一切換,滿眼的橙色,正是當時戰鬥的畫面。 視線裡那半透明的橙色條帶正在蠕動,畫面有輕微的抖動,我當時應該在狂奔,時不時的回頭。 我反覆放大和縮小畫面,確認橙色條帶是由無數極小的橙色亮點組成,它的數量之龐大遠遠超出了我之前的推測。 它們整齊劃一,與一個整體無異,最詭異的是,這些亮點既拘泥於隧道的形狀,又在偶爾越界後可以輕易穿越岩土回到既定而又絲滑的運動軌跡上。 它們像是光,又絕非是光。 因為光是無法穿透岩土的,它們究竟是什麼玩意兒?以我現有的認知,簡直就是一頭霧水。 螢幕上方最右側的問號選項在反覆閃爍,它是頭盔系統的互動幫助功能,似乎洞悉了我的困惑。 果斷點開問號。 居然彈出了一個人機互動的對話方塊,有語音交流和字元交流兩個選項,雖然模式呆板和老套了一些,但我習慣這樣的方式。 選擇語音交流。 “請問繼任者,您的困惑來自於之前的對手麼?” “當然。”我驚訝於它的聰明。 “那麼具體一點,是您看到的對手,還是未看見的對手?” 這個問題讓我愣了一下,無論看到的還是沒看到的,不都是由頭盔的高畫質攝像頭來捕捉的麼?我的肉眼如何能在黑暗中洞察秋毫? “可能是我表達的方式不準確,您看到的是那些橙色的光芒,而您沒看到的是您真正的敵人,當時它還在基地裡,並沒有出現在隧道的戰鬥現場。” “啊?”我大吃一驚,“那些橙黃色的亮點又是什麼?我為什麼能夠感到明顯的敵意和殺機?” “也是您的對手,但準確說不是您的敵人。因為這些物質不是因希特人的母巢戰鬥單元,它們是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遊離蠕蟲,也即是科學界一直在研究的暗物質之一。” 頭盔系統的回答令我相當震撼,關於暗物質的研究,人類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可是直到地球遭到小行星帶的撞擊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二十年前,火星的崑崙基地取得了重大突破,基地的頂尖科研團隊首次捕捉並在特殊環境下看到了暗物質,被命名為鉛絮蟲。 新聞被爆出後曾轟動一時,鉛絮蟲是暗物質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種形態,之所以被命名為蟲,是因為它有生命意識。 此後,有關鉛絮蟲研究的任何資訊都處在保密狀態下,包括其習性、或者生物特性,有沒有危害,在火星基地的分佈等等,都沒有任何正規渠道的新聞,以至於各種傳說、小道訊息大行其道。 其後的二十年,崑崙基地的科學家再接再厲,又接連發現了三種暗物質,但同鉛絮蟲一樣都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 沒想到頭盔系統居然能識別那些追殺我的橙色亮點是暗物質,更沒想到我能憑藉肉眼看到暗物質。 “不是您能看到暗物質,而是母巢戰鬥單元激發了暗物質最狂暴的一面,頭盔識別系統標識了它們的位置,您看到只是橙色的危險等級檢視,而不是它本來的樣子。” 我更震驚了,母巢戰鬥單元居然能夠激發暗物質?那它豈不是隨手就能招來可以作戰的龐大軍團麼?因為暗物質無處不在。 “也沒那麼容易,惰性是暗物質的最大特點。大部分暗物質對於碳基生命來說都是無害和中性的。 “母巢戰鬥單元想要激怒或誘導相對活躍的暗物質,要付出極大大的代價,因為研究表明,大多數暗物質對於矽基生命總體反應是負面和厭惡的。 “當然,上面的研究論斷還是過於粗糙,因為人類到目前能夠看到並明確加以區分的暗物質不超過九種,這個樣本量太小了。” 我鬱悶了,因希特人果然難以對付,怪不得阿三預感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