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蝗蟲問題 (第1/2頁)
殼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各朝代,百姓們不少放下了手上的農活,聚在一起偷偷討論著,明朝萬曆年間離他們是近是遠。 從前他們生活,只有週而復始的活動,像是豐巢中一隻只不那麼起眼的工蜂。 如今,休息時,吃飯時,做著自己事情的時候,他們似乎總能夠有所話題。 此刻,百姓們認真動腦子的時候,小孩們悄悄記在一起, 打賭天幕接下來會講什麼。 …… 不出意外是討論中心的虞美人,對此卻並不是十分知情。 仍然在按照剛才的節奏,準備快速將農書這個話題結束掉。 已經用太長時間了。 [除了一些技術性問題之外,徐光啟還記錄了有關於歷史上,天災的出現,及應對方法。 比如蝗災,他就把中國歷史上,從春秋到元朝所記載的111次蝗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了分析。 發現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得出“涸澤者蝗之原本也”的結論。 他還對蝗蟲的生活史,進行了細緻的觀察,並提出了防治辦法。 是一個,觀察和研究都很細緻的大佬,沒錯了。] 唐朝。 二鳳陛下一個仰臥起坐,整個人都因為天幕最後的兩句話支稜起來了。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終於等到天幕說到蝗災的時候了。 嗚嗚嗚,真的太不容易了。 天幕若是再不講,他大唐實在沒有辦法,他也只能讓他大唐百姓,先試試水煮蝗蟲到底是個什麼味道了。 …… [蝗蟲,蝗災,是我種花兒女,從古至今一直在抗爭的東西。 他們見什麼吃什麼,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偏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根本就找不到他們因何而出現,只能被動的等待。 雖不能說,時至今日,我們終於把蝗蟲問題徹底解決。 但古往今來的經驗,我們還是可以趁此機會,來仔細探討探討的。] 天災這一方面,虞美人是打算單獨跟一些東西放在一起來講的。 但她又實在想起,之前整理天幕彈幕的時候,二鳳陛下那幾乎快要刷屏的“蝗蟲”二字。 好歹是自己喜歡的小鳳凰。 給點特權,提前講怎麼了, 沒怎麼好吧,講了。 …… [老祖宗們解決蝗蟲的方法千奇百怪,十八般武藝都齊上陣, 但終歸有一件事,古往今來的種花人都是殊途同歸的——吃了。 有多少人想著,既然解決不了你,那就不如直接吃了得好。 這裡點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書中,他生吞蝗蟲的形象,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唐朝。 李世民聞言,有些無奈。 好傢伙,真的好傢伙。 如此看來,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唐朝的蝗蟲都沒有被控制住。 而且,他是吃過蝗蟲皇帝的名聲,怕是要在大唐風靡起來了。 想著,二鳳卻並沒有太過生氣。 只是被調侃兩句而已,就能換取處理蝗蟲的方法,值了。 但現在問題來了,蝗蟲吃了,真的沒問題嗎? …… 這個疑惑不過是剛剛冒出,虞美人的答案就隨之而至。 [對於吃蝗蟲這件事,後世真的時常感慨。 太宗陛下是真的幸運,在那個時候吃到的居然是一隻普通蝗蟲,而非成災的蝗蟲。 在這裡,我也不給大家兜圈子。 蝗蟲,可以吃,但不是所有蝗蟲都能吃。 綠色能吃,蝗災中的不能吃。 蝗蟲本身的營養物質很高,只要不是成災的蝗蟲,對於人類本身而言,也算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饋贈。 是在沒有肉吃的時候,一個非常棒的營養來源。] 說著的時候,虞美人自然沒有忘記,把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蝗蟲圖片掛在天幕上,讓眾人仔細辨別。 [這裡再次跟大家重申一遍,蝗災中的蝗蟲有毒有毒有毒,吃的話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 請不要嘗試吃它。 不要為了以後吃的丟命。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吃蟲不仔細,親人兩行淚。 咱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解決蝗蟲問題了。] 天幕重複的態度過於明顯,讓人輕易能懂,天幕如此做的動機。 害怕他們固執己見,真就不相信把有毒的蝗蟲吃進嘴裡。 各朝代眾人點點頭,對於天幕這種把他們當小孩子照顧的行為,頗有些哭笑不得。 好好好,是是是,我們記住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