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新一期直播,農業的發展 (第1/2頁)
殼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各朝代都因為天幕的上一次直播忙碌起來。 嬴政在親眼看過徐福行刑的現場後,也繼續忙碌公務。 百姓們也恢復到了以往的生活,整日農忙幹活,只是偶爾也會聚在一起,討論天幕所講的內容。 並期待著下一期天幕又會講什麼內容呢。 …… 虞美人合上整理好的資料,再一次準時開啟直播。 [各位老祖宗們上午好,我是你們的主播虞美人,大家也可以叫我魚魚。 我們今天呢,要講的是——農業。 怎麼才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呢。] 在各個朝代,天幕開啟的時間並不統一,春夏秋冬四季都有。 這些知識總能用的上的,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更何況,高產作物更是發展的基石,先講這個總沒有壞處的。 秦朝。 祖龍放下手中毛筆,下令讓人把天幕接下來所說的,一字不差記下來。 心裡則在想,是要講後世能種植出那麼多作物的秘訣嗎。 他大秦可太需要了。 漢朝。 快窮瘋了的劉徹眼睛蹭的一下就亮了。 這次天幕講的是什麼啊,是救命的仙丹,是他的希望啊。 “記,快記,一字不差的記下來。” 唐朝。 二鳳陛下先是失望了下,緊接著又急忙令人,一定要把天幕接下來說的記下來。 好吧,他得承認,只要是千年後的,天幕透露出來的,就沒有一樣不重要的。 就是,他真的感覺自己逃不過吃蝗蟲的命運了。 …… [想要讓糧食增產,農業能夠發展起來,無疑有很重要的八個基本措施。 分別指土、肥、水、種、密、保、管、工。 土是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規劃。 肥是合理施肥。 水是興修水利和合理用水。 密是合理密植。 保是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 管是田間管理。 工是工具改革。 這是我們新中國建立後,極快建立的農業發展綱要。 是誰提出的呢,沒錯,還是我們熟悉的圖書管理員。] 明朝。 正下令讓人奮筆疾書的朱棣抽了抽嘴角。 心情有一瞬間的複雜。 他怎麼感覺,這個圖書管理員什麼都懂呢。 先是點評紂王,後是提出農業方針。 感覺這個被天幕稱為圖書管理員的,應該還有什麼他們不知道的技能。 …… [農業發展,只要把握住這八個方向沒有出錯,那糧食無疑是會增產的,只看快慢問題。 我們今天也不是要一下子讓大家學會現代的技術。 事實上,增產糧食的研究也是需要花很長時間。 今天天幕的前半部分,我們先談在古代社會,如何實現糧食的增產。] 虞美人調出圖片,是各朝代的畝產總和。 [戰國前期的糧食多為粟,折成我們這個時代的計算標準,量產粟205.8市斤。 戰國後期畝產粟合今量畝產247市斤。 漢朝畝產粟281斤;漢代粟豆平均畝產 264斤。 唐朝畝產為畝產334斤。 宋朝南北方水稻的畝產平均畝產309斤。 元朝北方的糧食產量有所恢復,南北方糧食平均畝產338斤。 明清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對比於前朝是有所進步的。 明朝北方糧食畝產平均畝產300斤,南方兩季平均畝產557斤。 清朝更是,由於推廣雙季稻、玉米和甘薯等農作物。 平均畝產比明朝增產16.8斤。 再加上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的產量(平均畝產加4.2斤),清朝的平均畝產對比明朝,共增加21斤糧食,共367斤。 總之,無論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在逐漸增產這件事情,絕對是肯定的。] 虞美人在這幾日乾脆直接做出了個ppt,如今把各朝代的平均畝產做成了一個柱狀圖,投射在天幕上。 不得不說,相當直觀,讓人一眼就能看得懂。 各朝代的百姓們也看了,忍不住發出陣陣驚呼。 真的,他們不看不知道,一看對比真的好大啊。 但是,有個問題,明明糧食都已經增產那麼多了,他們還是有那麼多人會因為沒有飯吃餓死。 可現在不是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們得把後面講的牢牢記在心裡,按照天幕推薦的方法栽種,他們是不是也能種出那麼多糧食。 …… 虞美人點了點自己辛苦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