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還好,現在至少有我記得他,記得他那些付出與經歷過的愛恨情仇,找個機會找人替他寫本書吧,如果我能一直活下去的話。
無論怎麼說,古滇國對我來講也算是過去式,目前最重要的還是一些生存知識,大致瞭解了一下我的裝備有沒有出現問題,或者有沒有十分必要,卻漏帶的東西。
還好大體沒錯,在補過藥品之後,我再一次來到漢墓,但下井後才發現跟自己想的有些出入,井成了死井,無論我怎麼掏弄都沒再吸我進去。
悶悶的從井裡爬出來,只得另尋其它。
鳩摩羅什塔,位於武威市北關大街中段,地處繁華,交通便利。
是世界唯一一座用高僧命名的佛教寺院,院內有塔一座,高32米,八角十二層,塔內供有印度高僧鳩摩羅什的舌舍利,舉世無二,相當珍貴。
而,鳩摩羅什,西域龜茲高僧,前秦苻堅的國師,七歲出家,九歲從師修習佛法,曾在當時的後涼,也就是現在的武威城前後宣揚佛法十七年之久。
其人精通梵漢語,畢生翻譯三藏經論七十四部凡三百八十四卷,史稱四大翻譯家之首,並將大乘佛法帶入內地,聲名雖在唐朝高僧玄藏之下,功績卻遠遠在其之上。
最終以70歲高領功得圓寂,留世三寸不爛舌舍利,遵照其遺願,將舌舍利送回後涼供奉。
以上這段,就是我對眼前這座高塔的認識,不過話說回來,其實跟漢墓一樣,雖然就在身邊,但過來的次數真沒幾回。
我仰頭看了半天,十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找對地方,照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古人經驗,只好打起精神找路進去。
塔門關著,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弄開,一層一層爬上去並沒出現什麼特殊情況,身上兩個大包猶如兩座大山,壓得我連氣都喘不勻。
又不敢放下,天知道什麼時候再被吸走,在此之前只能做到人包不離。
不過一直爬到最頂層,也還是找不出什麼異樣,難道真走錯了?東摸西摸了半天,確實沒發現什麼,只好原路返回。
下樓比上樓輕鬆太多,心情卻有些黯然,拖著沉重的步子,腦裡不停思索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直到下到最底一層,我都根本沒有意識到有什麼問題,而當我推開塔門抬眼的那一瞬,驚了,下一個動作就只剩下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第二章 時間不多
第二章 時間不多
我對於沙漠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書本上的那些個別字眼,比如一望無際、不毛之地,和乾旱少水,諸如此類。
我是北方人,但不代表到達過真正的沙漠,最真切的一次是由學校組織大家一起去武威沙漠公園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沙丘,給當時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可惜後來再去,就沒了那種感覺。
沙漠這東西也有野性,放養和圈養完全不同,看似差不太多,但只需要光著腳試試柔軟度,你就能體味出個中失望。
推開塔門那一瞬,當看到鋪天蓋地的沙丘像海那樣無限延伸,我足足怔了有三五分鐘那麼久,腦中一片空白,很久之後才反應過來,心想這回死定了。
我沒帶水,是個很大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沒帶水,這很顯然,因為我根本沒考慮過會有這種可能性,哪怕是臨時抱佛腳去查閱野外生存知識,也沒手長到查閱徒步沙漠這一項。
嘴巴里苦苦澀澀,下意識的想喝水,但到底還是忍住了,目前來說,我唯一帶出來的飲用水就只有拎在手上那一小瓶。
還是能省就省吧。
回過頭再去看塔內,我敢保證仍是武威城裡的羅什塔,擺設和構造完全相同,可門外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只有兩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