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兄,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子不語亂力怪神,我們都是飽讀聖賢書、自幼深受聖賢氣質薰陶的讀書人,胸懷坦蕩,性情剛正,豈可開口言鬼?」
許宣整理一下邋遢的衣衫,端正態度,頗有幾分訓導的意味——民間傳言蘭若寺有鬼,以訛傳訛,可以理解;葉知秋身為道士,說鬼談神可以體諒;可寧採臣明明同為書生,卻說出無稽之言來,那就不合身份了。退一步說,如果蘭若寺真有鬼妖存在,你寧採臣如何敢在這裡居住?分明是睜眼說瞎話,若非昔日他和寧採臣頗有交情,互相瞭解,早就把寧採臣這句提醒定性為「別有用心」了,意圖驅他離去,獨霸蘭若。
寧採臣忙道:「話雖如此,但是……」
「寧兄休得再提。昔日我們把臂共遊,指點江山,揮斥文字,我甚是敬佩你的文采膽色。如今你我雖然落難,可也不能妄談鬼神之說。那實在太不顧身份了,我會鄙視你的。」
寧採臣聽得啞口無言——這許宣,一向出名的講「規矩」,對於書本上的聖賢訓誨奉若金科玉律,一字一句都謹慎遵守。曾有一次,他在家中苦讀,家人們有事都出門了,因為事情出了意外,兩天後才趕回家,竟然見到他餓暈倒在地上。其父連忙把他救醒,問:「為何不到廚房裡弄點吃的?」
許宣不慌不忙回答:「聖人有訓:君子遠庖廚。不敢有違。」
——拘泥墨守至斯!
此事傳出,成為金華讀書界的一大美談,許多同仁都盛讚許宣為君子之典範。當時的寧採臣已經兩世為人,聽聞此事,只吐出兩個字的評價:
「有病!」
當然,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為人處世的風格,寧採臣雖然為穿越者,卻從不曾妄想去改變別人的生活原則。只是沒想到大難後重逢,許宣還會對他說出「鄙視」之言,實在好氣又好笑。
許宣見他無言以對,自以為佔理,還要繼續苦口婆心「勸導」,肚子卻不合時宜地發出一陣汩汩的聲響,卻是餓得慌了——在逃亡的日子裡,其風餐露宿,有上頓沒下頓,可謂飽經滄桑。到現在,已經兩頓沒米下肚了。
寧採臣暗裡偷笑,忙說:「許兄想必是餓了吧,我房中尚有一些食物,可與你充飢。」
許宣一拱手:「那就多謝寧兄的款待了。」
狼吞虎嚥之際,他看到站在門口的夜叉,不禁大是感嘆:寧採臣落魄逃難之時,竟然還有如此忠心的僕人跟隨左右,前後服侍。可憐自己孤身隻影,一文不值,無處可去……嗯,蘭若寺不錯,環境清幽,還不怕官府緝捕,就在這裡住下了。
「款待」之後,寧採臣本想再尋個機會把許宣勸走,許宣卻逕自把前些日子宋單衡等所居住的一間僧舍重新收拾乾淨,住了進去。
如此,寧採臣再無話可說。轉念一想:外面的世界,紅衣衛眼線遍佈,爭相緝捕邀賞。天下雖大,卻早無許宣容身之處。勸他離開蘭若寺,反會死得更快,一如前時在道上遭遇的那個被分屍的書生。
人間無處安身,反不如鬼屋安全,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安頓妥當後,許宣尋個木盆,在庭院水池裝了一盆水,回屋擦洗身子。良久,裝束一新的許宣走出門口,全身潔白,竟然是一身書生袍——
寧採臣想不到其所背負的破包之中,居然還藏有如此乾淨的一套書生袍,不由咄咄稱奇。可更讓他驚嘆的是,許宣又拿出一副文房四寶來。
湖筆、徽墨、宣紙、端硯,一應俱全,全副家當竟無絲毫損傷。
「許兄,你這些東西怎能保全得如此完好?」
許宣傲然道:「聖賢有訓:君子死而冠不免。我身為讀書人,就算死,文房四寶也要帶在身邊的。」
寧採臣不禁曬然。
許宣把筆墨鋪上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