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神奇的動物的劇情本身,有的評論說這部電影神奇動物的部分還可以,但也有說不夠。夠不夠我需要看了電影才知道,不過如果不夠,也毫不意外,至於具體緣由,也還是會牽扯到之前討論過的主旨問題。 其實這個系列選擇紐特做主角而不是選擇克雷登斯,真是件怪事。也許因為紐特曾是霍格沃茲的學生,而這部電影裡需要霍格沃茲的存在感?可是鄧布利多在就足夠了啊。這是成人為主角的電影,想帶上霍格沃茨有教授或者校長就行了,不是一定要找學生。 還有一個點,就是最後阿不福思那句‘always’被很多人噴了。我沒看到這個場景,但想來看也不奇怪。我覺得‘always’有被濫用的傾向。之前‘被詛咒的孩子’裡這句話的使用就曾被噴過。 ‘always’最初是來自於斯內普的話,但是斯內普堅持了那麼多年,作為一個臥底,保護了哈利整整七部作品的時光。這個‘always’不是能隨便用的,沒有搭配足夠分量的情感只會起反作用。 再有就是,很多人都覺得奎尼的很多變化和行為都顯得突兀,無論是她的兩次陣營轉變還是她和雅各布最後結婚。 距離第一部才6年的功夫,又沒有大的變革出現,法律很可能根本沒變,也就是說,奎妮和雅各布最後結婚還是違法的,如果這不用在意,完全可以第一部結尾或者第二部開頭就早早結婚,何必如此折騰呢。 也許雅各布經歷了這麼多危險之後發現不和奎妮結婚是不行的,然後他就願意讓奎尼冒著因為未被巫師界的法律而被懲罰的風險跟自己結婚了? 想想還是奇怪。 還有關於點題的吐槽,主要在於‘鄧布利多之謎‘基本就是沒有謎,或者說沒有關於阿不思的謎。這部影片裡確實簡短的提到了阿里安娜的死,但也僅僅如此了。 至於阿不思和格林德沃的關係,第二部已經相當明顯,這一部也沒有什麼新的資訊,不能算是謎。硬要找’鄧布利多之謎‘,只能是克雷登斯是阿不福思的兒子這一條。大概這部電影扣題的地方就是這一個‘鄧布利多家族之謎‘。 另外,在國內的很多影評裡都表達了對大衛·葉茨的不滿,而且這種不滿還不是從這一部開始的。 通常提到的用來和他對比的是阿方索,也就是‘哈利波特3’的導演。不得不承認,阿方索在很多畫面感的安排上確實出色。 至於其他方面,‘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我已經很久沒有重溫了,不好比較,而‘神奇動物’全是大衛耶茨拍攝的,沒法和其他人比較。 還有一個被不少人提到的細節,就是這部電影的實際編劇和前兩部不同。前兩部在編劇一欄中都是隻有J·K·羅琳的,而第三部中除了J·K·羅琳之外還有史蒂夫·克洛夫斯。不僅如此,第三部的說法是根據J·K·羅琳的劇本改編。 很難說J·K·羅琳的比重佔多少了。史蒂夫·克洛夫斯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裡除了第五部之外所有電影的編劇。據說這個編劇曾經提議過給鄧布利多加一個初戀女友,但被羅琳給否決了。 也許第三部和前兩部的區別類似於《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和書之間的區別吧。 說起劇本刪改的問題,我看到有評論說,有一個被透露出來的版本里,華國候選人並不是沒有臺詞,而是見風使舵,一開始假意逢迎格林德沃,後來又心懷僥倖提出麒麟(這其實合理因為麒麟確實是華國的,這個建議由華國人提出看上去更合理)。同時在這個劇本中,卡瑪其實是格林德沃排到鄧布利多一側的臥底。 還有一個說法是,現在的第三部其實是第四部,而原定的第三部在巴西,因為疫情無法拍攝。這個說法其實有相當的可信度,因為‘神奇動物3’最開始的很多宣傳據說都是圍繞著巴西劇情的。 關於第三部和第四部的原定劇情在網上也有許多猜測,後面展開講。 猜測J·K·羅琳對於這個劇本的掌控力不足,甚至於她本人已經被架空的評論非常常見,而且給出的理由也有理有據。第3部和前兩部比起來有許多問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