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小白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啟年起身將茶釜移開,長柄茶勺舀滿一碗茶湯,遞到對面。
空氣中頓時充滿蔥姜的氣味,趙玲瓏不適地皺起眉頭,「世人時興煮茶吃,總是加上蔥姜,八角之類的,吃起來熱乎身子。我們都是做廚子的,平日裡試菜品鹹淡便罷了,吃茶都這麼重口,真是苦了舌頭了。」
楊啟年喝了一口,咂摸一下,又伸手捏了一把薄荷葉進去,「我還是喜歡煮茶。煮入味了,便當成飯湯,算是一頓食。」
她眼睜睜看對方還舀了一小勺椒油,頓時覺得不好。
垂首凝神,手中是楊啟年提上來的一冊食圖,內裡翻頁竟是丹青,翻一面便是一張栩栩如生的趙家菜,她看了其中一張蜜汁豬腳,被那富貴亮眼的色彩吸引,頓覺晡食的菜式。
「你這食案冊子但是有新意。請的是何人描摹,竟如此入神。」
這可是他新近的得意處。
楊啟年呵呵一笑,「我有一好友,素日喜愛丹青,奈何家中日子清貧,無甚銀錢採買顏料。那日我邀請幾位好友吃宴,他便在其中。吃得那道椒麻雞後,歸府作圖了。我瞧著畫的不錯,便請他在冊子上做了食材圖。」
不過顏料之類的支出,便是從食學館中所出。
「我瞧著這圖冊選單子倒比牆上木板方便。」她來回翻著著,「若是這位郎君得閒,便請他多作幾本吧。」
吃過隱廬菜式的老客上門自然知曉哪道菜的樣子,但是新客上門全憑其他桌上和小廝的推薦。
有了這活靈活現的菜本子,不論是外包亦或是堂客,都一目瞭然。
如此兩人商議過幾件雜事,食學館外包的雛形基本核定。
/
雞叫三聲後,李大郎起身穿衣。
妻子幫他收整衣領,看天色尚黑,便道:「去豆腐工坊的路偏,你且不要急,萬莫像昨日那般跌了腳!」
妻子溫聲絮語中,李大郎迷濛的神志終於清醒幾分,見小廝已經亮起燈籠,「曉得了。昨日是不小心,今日一定看路。」
一兩句話,他便急急出門了。
家中豆腐工坊剛擴建,新來的夥計總是笨手笨腳,一連好幾鍋豆漿都翻鍋,不是糊了就是酸了。
李大郎已經盯著好幾日,再加上堂店生意也忙,他一人周全不來,昨日起晚,又心急夥計犯錯,這才不小心摔了。
李夫人見他還是那副匆匆樣子,眉頭皺著,「叫他慢些,總是嘴上應承,卻不好好走。」
她吩咐另一側的小廝,「你快去。跟上去瞧著,可別再摔了。」
到底年紀大了,若是有了好歹,可怎生是好?
小廝應是,急急攆上去。
侍女貼心,見廊下有風,取了一件披風給夫人,「夫人愛護郎主,郎主在外奔波時,心裡都曉得。」
成婚十數載,她自然知道自己丈夫是個老實憨厚的性子。
一想到丈夫奔波是為了一家老小,她憂中帶著幸福。
可惜想到住在東院的婆婆,那點幸福便又缺了個角兒。
指下是柔軟滑膩的綢緞子,她眼神閃過感慨。
去歲公爹過世後,又是分家又是分鋪子,一家人眼瞅著要上破船過日子。
也不知搭了哪一家的佛祖耳風,這才入了趙家人的眼,重新把家中的豆腐堂經營起來。
他們大房因為趙家前後的風言風雨擔驚受怕,幾度風雨終於站穩腳跟。
翻年一過,因為去歲賺了不少,丈夫也肯費錢鑽研祖宗留下的老方子,原本只做井水豆腐,後來又得豆乾、豆皮兩物。
豆腐須得每日現做,一但做得多,酸了臭了,自然當廢物。
可豆皮、豆乾卻經得起放,尤其是豆皮,只要放在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