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常,世俗人也有一些慈悲心,但他的慈悲是針對父母親友的,相對陌生人而言,平等的慈悲就難尋難覓。而菩薩的慈悲心就可稱之為無緣的慈悲心,也就是無條件、無意識、平等地利益眾生。無論你跟他有沒有關係,無論是經常來往的親朋好友,或是萍水相逢的陌路之人,他都以平等的慈悲心相待,這叫作無緣的慈悲,也可以叫無條件地付出,這才真正是大乘菩薩的行為。除非你不想修學大乘,那就另當別論,人各有志,你也可以從小乘法起修,最後證得阿羅漢果。但是,只要想學大乘法,即使舉步維艱,也必須迎難而上。
我們可以循序漸進,首先培養慈悲心。雖然慈悲心與菩提心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如果具備了慈悲心,就有發起菩提心的希望。所以,我們先講慈悲心的修法。
若要廣修慈悲心,那麼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都需要修;如果不願意太廣,就只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這是中等的修法;有些人的根基不一樣,希望更簡單,就可以只強調悲心的修法。你們大多是剛剛開始修慈悲心的,最好完整地修習,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現階段,四無量心我們都要修。
為什麼稱作“無量”的慈悲喜捨呢?因為修慈悲喜捨的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其善根深廣難思,故叫作無量心;再則修慈、悲、喜、舍時,其對境是普天下所有眾生,因眾生數量無盡,所以也稱作無量心。
四無量心在經書裡依次是慈悲喜捨,舍心列於最後。但是在修法時,舍無量心卻位居第一。因為所謂的舍無量心就是平等的觀念。如果沒有眾生平等的感覺,則修出來的慈心、悲心都將成為片面的慈悲心,是不完整的。所以,首先要修舍無量心。
(一)舍無量心的修法
舍無量心的修法有兩個步驟,第一是觀想,第二是思維(或叫觀察)。
第一是觀想。
觀想的時候,是以人為對境,無需觀想本尊、上師等。在自己的右邊觀想一排人,左邊也觀想一排人。
右邊這一排是現世當中害自己的仇人。如果今生沒有仇人,就可以觀想經常害自己的一些魔障,如魔或鬼。如果這樣觀想也感覺困難,就可以想象,在無始以來的流轉過程當中,我們肯定有數不清的怨敵,就把他們觀想在自己的右邊。
左邊這排人是現世的父親、母親以及兄弟姐妹等親眷,也就是對我有恩的人,觀想他們坐在自己的左邊。
無論是怨敵,或是親友,他們實際的相貌怎樣,就觀成怎樣。觀想就是這麼簡單。
第二是觀察。
首先,對右邊的怨敵象平時一樣發起嗔恨心;對左邊的父母親人生起愛心、貪心。生起貪嗔以後,再回頭省察:剛才我於怨生嗔,於親生貪,而且不只是這一次,長久以來一直如此。但是,這樣做有沒有道理呢?我應該去觀察一下。
具體觀察的時候,可以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來思維。
首先觀察右邊的怨敵:他們不論是人或非人,現在雖然是我的仇人,想盡一切辦法來傷害我,但是,他們是不是在過去、現在、未來的生生世世當中都是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他們現在不擇手段地加害於我,但在過去世,他們肯定曾經做過我的父母。當其做我父母之時,也和現在的父母一樣心疼我、照料我,為了我寧願捨棄自己的一切。他們對我的恩德是那麼深厚,給我帶來了那麼多利益。
再觀察未來的下一世,當我們再次轉世投胎,改身易形時,他們也不會永遠都是我的仇人。而且,在無有窮盡的來世當中,他們會再次做我父母。再次做我父母時,也會與現世父母完全一樣,要為我克服諸多困難,給我帶來極大利益,可謂恩德巍巍。
也許無需等到來世,在不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