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第1/2頁)
微雲煙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想富,就修路,絕對是至理名言,其實這個時候,想要提升運力,最好還是使用軌道,據說秦朝那會兒,就在關中修建了木軌,可惜的時候,因為戰爭的破壞,還有木頭做的軌道沒人維護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朽爛了,所以,秦朝時候的軌道後來也就變成傳說了。
不過,如今鋼鐵產量已經上來了,完全可以搞鐵軌,就算是沒有火車,但是,將馬車架在鐵軌上,也能有效降低摩擦力,提升馬車的運力。
等到李悅回到長安的時候,心裡頭已經又列出了好幾個計劃,就等著回頭回了寧州就開始嘗試。但是在長安,他還是得老老實實按照長安的規矩來。
回京之後,在房遺則的提醒下,李悅根本沒有先回王府,而是在驛館洗漱一番,整理了一下儀容之後,就直接前往太極宮覲見。
李治也沒想到李悅回來這麼快,他還想著李悅從小嬌生慣養,吃不得苦頭,路上肯定要耽擱好幾日呢,結果李悅雖說不至於日夜兼程,卻也是儘可能加快速度回來了。
看著李悅臉上的嬰兒肥都消去了不少,李治頓時就有些心疼了,連忙說道:「這般著急做什麼,讓你回來自辯,又不是讓你回來領賞,有什麼好著急的!」
李治說得親暱,李悅也嬉笑一聲:「不管怎麼樣,態度總是要作出的,回頭那些沒事找事做的御使再說我輕慢聖命,我不就冤死了!」
李治不由耳根一紅,真要說起來,這種彈劾的事情,朝堂上其實多了去了,正常情況下,彈劾那些封疆大吏或者是藩王,最多讓對方先寫一封自辯的摺子就是了,除非是後來有了明確的證據,才會命人回京,但是這次呢,幾個御使不過是稍微強勢了一點,他就把人叫回來了。
武皇后知道他做了這個決定之後,其實很是埋怨了他一通,李悅在寧州那邊幹得紅紅火火的,這才惹了這些世家眼紅,把人弄回來,說不定平白就要耽誤許多事情。何況,隨便幾個人彈劾一下就讓人回來,以後覺得看不順眼李悅了,就再來一次,那還要不要做事了!
武皇后是個實用主義者,李悅搞出來的東西都很賺錢,她在裡面也是佔了股的,之前不過是一年時間,她的私房就膨脹了一大截,她倒不是貪財,但是,不管想要做什麼,沒錢肯定是不行的。她還是少女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跟著母親返回弘農,而是留在武家,武士彠原本就是做生意起家的,當年破家支援李淵造反,等到天下平定之後自然得到了足夠的回報。因此,武家其實家資還是比較豐厚的。但是再豐厚也沒用,武士彠一死,上面兩個兄長就翻了臉,武家的族人也一個個都是鼠目寸光的貨色,得了武家兄弟兩個的好處,就幫著欺負他們母女,武皇后那時候不知道受了多少氣,要不是上面那兩個兄長還想要拿她們姐妹的婚事做文章,將武順的婚事賣個好價錢,楊氏還下不定決心離開武家。
那時候,武皇后就意識到了錢財的作用,別的不說,武元慶武元爽兄弟兩個要不是花錢買通了族人,族人能對他們的行為睜隻眼閉隻眼。要知道,楊氏並不是尋常婦人,她雖說出嫁的時候年紀已經四十,但是她是隋朝宗室女,真要算起來,跟李家也是親戚,不過是因為某些緣故一直沒有出嫁,要不是李淵做媒,她怎麼著也不至於嫁給武士彠。哪怕隋朝亡了,但是,弘農楊氏並非無人,在朝中也有人為官,而武家那邊,武士彠原本就站錯了隊,他死後,武元慶也沒能原級襲爵,兄弟兩個走了不知道多少門路,也不過是混了個小官而已。他們本身就不是什麼聰明人,根本沒想過楊氏代表的是什麼,反而跟繼母交惡,要是他們老老實實侍奉楊氏,以楊氏的人脈,未必不能給兩個繼子謀一個更好的前程。
但是偏偏就是遇上了兩個蠢貨,而武皇后那時候就意識到,有的時候,聰明其實不如錢財有用,起碼錢財可以解決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