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阮姐日常(三) (第1/2頁)
竹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吃過早飯,阮響便趕去了軍營,她長期待在清豐縣,大有將重心放在清豐縣的準備,倒不是她“喜新厭舊”,而是比起錢陽,清豐縣的地理位置更好,外界的動向更易得知。 軍營裡仍在訓練計程車兵不足兩百,其餘士兵都被攤派在各個村鎮,秋收結束後才會回來,倘若遇到急事,待到冬天也正常。 對今年的糧食收穫,阮響依舊不抱太大希望,能自給自足已經算超額完成任務。 去完軍營離正午還早,阮響便要趕去“學校”。 至今為止,學校依舊簡陋,這時候的屋子因為承重而多用立柱,哪怕是皇宮,屋舍也格外逼仄,長而窄。 只有大殿寬闊,但觸目所及也滿是立柱。 因此哪怕用了城內最好的屋子改造成教室,每個教室也只能容納不到二十個學生,要開大課只能露天,用著銅喇叭也依舊有許多人聽不清聲。 阮響也是要給學生們上課的。 這些學生都是從平民百姓中挑出來的聰明孩子,最大的不足十二,甚至有不少才六七歲。 她們的年紀正是一個人開始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年紀。 所以即便殘忍,阮響也早早將她們與父母親戚分割開來。 她不信任這些孩子的家人,或許家人們是愛她們的,但也必定深遠的影響她們的一生,而在這些家人的裡,沒有不重男輕女的。 哪怕他們願意送女孩讀書,送她們去工廠,但依舊改變不了根深蒂固的觀念。 如今的女吏哪怕手中握有權力,也有不少無法脫離家庭,自願為家人當牛做馬,將工資全部交到父母手中,任由父母拿著她的錢補貼兄弟。 阮響並不因此嫌棄她們,但改造她們的過程是長久且困難的,而培養年幼的女孩們,則是更輕鬆和見效更快的過程。 她自己幼時當童兵,直到長大成人,也無法擺脫童兵經歷帶給她的印記,童兵的目標是擾亂敵人視線。 所以即便她擁有了機械臂,擁有了廢土上幾乎無敵的暴力,卻在許多時候下意識的找掩體隱藏自己。 從十六歲到二十歲,她花了四年時間折磨自己,才終於改變了幼時養成的習慣。 就好像將一隻大象從幼時鎖上鎖鏈,即便它長大了,輕輕一扯就能毀掉鎖鏈,可它已經喪失了所有反抗的意識,在它眼裡,那條鎖鏈就是無法掙脫的。 阮響自己經歷過,所以她無法責怪她們,她們在泥濘中掙扎了半生,終於從泥坑中探出頭,只是稍稍喘了兩口氣,便有許多已經滿足了。 可無法責怪,不意味著能夠接受。 如今的高中層女官們,最終都要為這些女孩們讓位。 這些真正由阮響培養起來的女孩,才是將來的中流砥柱,或許她們現在還懵懂無知,其中不少人會被淘汰。 可其中留下來的人會離開學校,趟過血與火的歷練,便要真正打破舊世界的藩籬,發出潛藏在靈魂最深處的怒吼。 阮響走進學校,學生們正在上課,整個院子空空蕩蕩,但阮響能聽見悅耳的讀書聲,這些如稚鳥般的誦讀聲讓阮響的心情都好了許多。 她走過每間教室的視窗,透過玻璃窗看向裡面的孩子們。 玻璃廠產出來的平面玻璃至今還是奢侈品,廢品率高的過分,畢竟玻璃廠說到底還是手工業,融化的液態玻璃要麼放進模子吹,要麼靠棍子擀平,擀平的難度太大,稍微有點厚薄不均就要返工。 畢竟阮響可不能接受因為玻璃導致的火災。 唯有學校,阮響不惜重本,用可以賣出天價的平面玻璃來鑲嵌窗戶,就為了孩子們看書的時候眼睛不會壞。 得少年者得天下。 阮響的嘴角都不自覺帶上了弧度。 校長跟在阮響身後,額頭冷汗直流,低著頭說:“阮姐,孩子們都認真著呢。” 這裡沒有貪玩的孩子,他們吃過生活的苦,下過地,幹過農活,在地裡抓過蟲子吃,知道餓肚子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哪怕是最愚笨的孩子,也只能流著淚生啃課本。 調皮是沒有的,能來讀書的大多是家裡的長兄長姐,他們習慣了忍耐,帶孩子從來是枯燥且勞累的活,而大孩子許多五六歲就要踩著凳子上灶臺,他們做過最調皮的事也不過是用尿和泥,或爬樹掏鳥窩。 而一旦他們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