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遼國奸細(二) (第1/2頁)
竹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搜尋了整整一天,喬荷花的兩條腿都走麻了也只抓到了六人,其中四人是因為馬氣絕倒地,另外兩人是馬受了驚,將他們甩在了地上。 畢竟是密林,不是草原,再好的騎手也很難在崎嶇的地勢上控住發狂的馬。 天色已晚,火把不足以照明,密林比外頭更暗些,月光都照不進來,哪怕士兵們早已沒了蒙雀眼,也只能就地紮營。 好在每個組都有兩個後備兵,他們揹著用以補給的子彈和乾糧,以及不怎麼厚實的帳篷布料。 不過這個帳篷嘛,遇到稍大的風雪就倒了。 可厚實的帳篷,憑他們倆可背不動。 他們找到一處地勢平緩的地方,先將火堆點燃,又紮起帳篷,小組唯一一個伙頭兵將包裡的鐵鍋拿出來,又去取乾淨的雪,煮化成水,招呼兵丁們去喝。 雖說是俘虜,但只要有用,就不能叫他們凍死了。 喬荷花忍著嫌棄,雖說不能給他們分一頂帳篷,但還是枯枝爛葉,給他們堆了個尖頂的臨時庇護所,也給他們點了個火堆。 士兵們都帶了竹筒,在外頭當碗,用來盛飯喝水都不錯,就是壞了也不心疼。 年輕計程車兵喝著水,嗤笑道:“真是可笑,遼人也敢稱自己是華夏正統?他們是漢人嗎?不是漢人,也配說自己正統?” 旁邊的女兵瞪了他一眼:“小聲些,阮姐怎麼教的,你忘了?” 年輕士兵不說話了,過了好半晌才小聲說:“那不是被他們氣的嗎?” 喬荷花也來盛了一杯水,聽見他們的話,心想——壞了,回去肯定要寫自我批評報告了。 阮姐曾經說,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華夏的土地並非一開始就這麼大,漢人也並非一開始就是漢人——漢朝以前,秦人楚人蜀人,都並不自認是一國人,更遑論民族。 是漢朝以絕頂的武力,讓天下百姓歸一,從此自認漢人,以國號為民族。 漢朝滅國後,還有被漢朝攘滅的蠻夷後代,自認為漢族宗親子孫,要承襲祖宗之志,匡扶漢室,重振漢朝河山。 阮姐說起這個的時候還笑了。 唐朝時期的胡人,也有為唐立下赫赫戰功,為大唐殫精竭慮的忠臣,哪怕到了唐朝武德衰退的時期,也有胡人將領忠肝義膽,為唐朝流盡最後一滴血。 可見天下大勢,絕非分裂,必當走向統一。 對待他族之人,要以威震懾,以德教化。 喬荷花當時不明白,好在當時有膽大的同袍顫抖著問:“阮姐,那些人團結了,又有什麼用呢?他們畏威而不懷德,恐怕孔夫子在世,也無法教化他們。” 阮姐當時笑著說:“問的很好。” “不過在我回答你以前,你可以想象為何我們這麼容易就拿下了錢陽和清豐——就說錢陽吧,我們當時不過兩百人,錢陽縣內兩千餘人,十倍於我們。” “倘若錢陽縣當真軍民一心,誓死同我們血戰到底,能拿下嗎?” “再說清豐縣,縣令還算清廉,百姓日子也不算太難過,可為何也不抵抗?” 喬荷花在心裡答道:因為我們有槍。 但阮姐繼續說:“這與我們擁有何等程度的暴力不同,遼國人能壓著宋人打,可邊關仍有數萬漢人磨刀霍霍,想著復仇。” “也有城池全民皆兵,戰至最後一人。” “婦人們都走上城池投石,為什麼?” “難道他們不知道遼國士兵的強悍嗎?不知道他們等不到援軍嗎?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嗎?” 有士兵說:“遼人會掠民為奴,生不如死,他們還會屠城。” 阮姐點頭,認可了他的話:“錢陽縣不抵抗,是因為我們還算守禮,並未宣揚反抗便屠城,而有錢陽縣的例子,清豐縣自然願意投降。” “但最重要的是,清豐縣的和我們息息相關,老百姓要仰仗因我們而來的商人過活。” “我們掌握了他們的生路,就擁有了給他們制定規則的權力,當所有人要仰仗我們才能生存的時候,需要我們主持公道的時候,哪怕這些城池還在遼國手裡,還在朝廷手裡,實際上也是我們的了。” “誰制定了規則,誰就鑄造了秩序,誰鑄造了秩序,誰就是真正的統治者。” 兵丁們能聽懂的並不多,但很快,阮姐就用更易懂的話說:“倘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