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據現存的一些手稿來看。 惠更斯設計的磨鏡工具,外觀上有些類似古代行刑的刀閘,也就是路易十六快樂架: ‘刀閘’上掛著一個小球,透過外力推動小球旋轉,從而對玻璃進行加工。 這套工具製備起來並不算難,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畢竟在原本的17世紀,歐洲還沒開始工業革命呢。 不過與惠更斯設計有所不同的是,徐雲對力矩方面進行了一些最佳化: 一來是加了兩根輔助繩,縮短了左側的偏轉力。 二便是先讓驢去給發條蓄力,接著再透過發條提供推力,省去了人力的支出。 發條形變產生的能量持續時間很短,但瞬時量級卻很大,對於精加工來說是個相當合適的工具。。 反正那頭驢也是老苦力了,辛苦就辛苦點吧。 說到頭還是那句話。 驢再累,關徐雲什麼事呢? 總而言之。 按照徐雲的規劃。 整個望遠鏡的製作耗時,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 預計在八月中旬上下,便能進行第一次星空觀測。 至於顯微鏡嘛.....則要簡單一點。 畢竟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關,已經在不久前被老賈他們解決了。 哪怕沒有干涉儀進行輔助,顯微鏡級別的小口徑透鏡還是不難製備的。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加工玉石的技術就有些類似透鏡製備,並且形成了產業。 那種性質甚至已經超過了“雛形”的概念,都可以歸屬到早期應用的範疇了。 只是那時候沒有光學的詳細概念,先民們算不出K(θ)的函式而已。 因此眼下有了相關曲率半徑的資料,在徐雲拿出曲率設計圖後五天不到,齊格飛便帶來了個好訊息。 “王公子,幸不辱命。” 院落中。 齊格飛指著石桌上的三個小盒子, 笑著道: “公子所需的兩類鏡片都已製作完畢了, 就在這幾個盒子裡頭。 左側盒子中的鏡片倍數最低,中間其次, 右側的則倍數較高。” 徐雲朝他道了聲謝,沒急著去驗收,而是先從隨身的袖帶裡取出了一副由羊腸製成的手套。 羊腸這玩意兒,在古代其實不算在美食的“羊雜”裡的, 而是另有所需: 它經常被用作小雨傘, 甚至唐朝開始還有官方的店鋪售賣羊腸套。 因此在橡膠工業趨近於無的古代,它其實是個非常優良的手套材料。 只要透過之前製備的高濃度酒精浸泡去味,基本上和後世的橡膠手套沒太大區別,至少做些基礎實驗那是綽綽有餘的。 戴上手套後。 徐雲按動開關, 開啟了三個盒子。 只見此時每個盒子的中心, 赫然都擺放著一枚靈巧的小透鏡。 按照齊格飛先前所說。 其中左邊的是十倍目鏡,中間和右邊的分別是40與100倍的物鏡。 對顯微鏡有基礎瞭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目鏡倍數x物鏡倍數,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但你別看10X100和25X40的放大倍率看起來同樣是1000,實際上, 二者的成像效果卻差異很大。 因為目鏡反饋的是虛像, 倍率並不需要太高, 真正決定顯微鏡解析度的鏡片, 主要在於物鏡。 不過高倍率的物鏡好是好, 但它的使用要求也是非常麻煩的。 比如它需要配合滴油才能使用,也就是術語上的油鏡。 這裡的油通常指的是香柏油,透過柏木提取,特殊情況下用水也能勉強應付。 這些油不僅要滴在物鏡和蓋玻片之間, 還要求滴在在聚光鏡和載玻片上。 如果不滴油的話。 呈現出的影象雖然能看,但畫質會下降的很厲害, 嚴重干擾觀察。 經常下小電影的同學應該比較能理解畫質下降這四個字的意思。 因此早在兩天前, 徐雲便用之前蒸餾酒精的裝置,配合電解池,再次對柏木進行了蒸餾。 還記得當初徐云為啥特意交代要用彎曲的銅管嗎,就是為這事兒準備的。 只可惜, 徐雲身邊的一群鮮為人沒法明白他的苦心, 白瞎了他的連環操作。 失望.JPG。 當然了。 縱使有香柏油協助。 由於裝置方面的硬傷, 齊格飛打磨出的鏡片也不可能真正的達到百倍物鏡的水準, 也就是NA1.25。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