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頁 (第1/2頁)
大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國十七年(1928年),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風寒,於2月3日病故。
第322章 番外(捉蟲)
《毛驢賦》其實還有下篇,講述的是如果舉國上下都是勤懇幹活的毛驢,那麼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幸福美麗的生活需要勤勞的雙手來創造。正如寫下毛驢賦的華夏帝愛新覺羅胤礽,他寫下毛驢賦自嘲,並非是為了訴苦,而是呼籲天下士人與百姓共同用樸實的、勤勞的雙手投入到建設之中。
他為帝王正直、節儉,不喜鋪張浪費,任用了多為曾經在地方上的有傑出政績的清官能吏,禁止民間私開賭坊,禁止開辦妓院,禁止流傳鴉片,黃賭毒三禁,皆為百姓拍手稱快。
反腐是長期鬥爭,為樹立榜樣,宣傳部就湯斌這等曾在地方興掃黃打非之實的青天大老爺為人物,為其寫人物傳記,投入民間,以積累民間對朝廷的信任。
發現有貪官汙吏則嚴懲,發現有百姓擁戴的好官則提拔,各地設立學堂,設立報社,廣開言路,刊登治國理政之政要。
如此積累下來,待各地學堂百花齊放,科舉制制度不在適應時代之需要,在胤礽禪位前夕,才將科舉制度廢除。
深入群眾,走入基層。民心之凝聚,便是宣傳部作為一國重部誕生的作用。
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所有的高階人才都誕生於朝堂上地位尊貴之人的後代,正如最初的京師大學堂,京師女子學院,是朝廷官員、貴族之後才會前去唸書,接受新式教育。
但之後,學堂上的教學,將這批人培養成了華夏帝所需要的年輕群體,他們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成了最為銳意進取的一批改革先鋒!
在京師大學堂醞釀起大招以前,京師女子學院的上百女學生們,率先發起了屬於她們的戰鬥。
她們高聲要求「打破束縛,拒絕摧殘,做回自己!」
她們說「我們也擁有自己的獨立精神,不應受到舊俗的壓迫」。
一場由京師女子學院開辦的,要求打破「婦容、婦德」的革命由女性率先打響。
拒絕壓迫,拒絕纏小腳,所謂三寸金蓮,是對女子身心的摧殘,纏足為陋習,是男人們「拜足狂」、「金蓮癖」所造成的對女子的壓迫。
唯有女子才懂得纏足是多麼的痛苦,是從四歲、五歲開始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的長期折磨。
女子學院興起的婦女運動,透過就讀於學堂的女子們手中之筆,刊登報紙,遞奏文書等方式,在民間逐漸醞釀發酵。
有漢女就讀於學院,聲淚俱下寫下自己纏足之時的痛苦過程,得眾人以安慰,拋棄過往,重獲新生。
那漢女在報紙上刊登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男人們不必受到此折磨,自不瞭解其中,只當是社會風氣如此,於是給女兒纏上小腳,而有三寸金蓮之女子更好嫁人,她們如同待價而沽的商品,僅僅靠著一雙纏足,就被媒婆定為為「良家好女人」。
而她自己,擁有聰穎的智慧,擁有七竅玲瓏之心,比之兄弟更為優秀,卻被評論為「心眼頗多,必將不安於室」,此又是何等的不公!
女子學院的發聲,以柔與剛雙重情況發力。
纏過足的,訴說自己的過去,引起同情。
未纏過足的,感念同窗所受不公遭遇,聯絡自身,衝鋒陷陣。
如此剛柔並濟,於民間興起軒然大波。
事態一經發酵,則有兩股截然不同的聲音互相角逐,相互撕咬。
舊俗舊人不甘失去原有利益,發聲批判女子學堂之中的女學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