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後,我開始思考如何擴充套件關振鐸和駱小明的故事。最初的想法很單純,就是再寫兩個短篇,每篇約三萬字《黑)的初稿約三萬三千字),便能出版。反向年代記(reversechronology )的想法是一早決定好的,只是當時仍然純粹以推理小說的角度去考慮,以&ldo;事件&rdo;為主軸。

然而,隨著我撰寫大綱、建構謎團時,我的內心愈來愈忐忑。

我在一九七○年代出生,成長於八○代,在那段歲月裡,不少香港小孩的心目中&ldo;員警&rdo;是一個跟&ldo;美國漫畫中的超級英雄&rdo;無異的概念。堅強、無私、正義、勇敢、忠誠地為市民服務。即使年紀漸長,明白到世事的複雜性,員警的形象依然是正面多於負面。可是在二○一年的時候,看到香港社會的種種現象,眼見跟員警相關的種種新聞,那想法便不斷動搖。我愈來愈懷疑,撰寫以警官作為偵探的推理故事,會像宣傳(propaganda)多於小說(fiction)。

連作者自己也質疑的故事,怎可能教讀者信服呢?

於是,這部作品的方向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變化,我不想再單單借著故事描寫&ldo;案件&rdo;,我想描述的,是一個角色、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故事。

然後篇幅便超乎我想像的急速膨脹了。

如果你熟悉推理小說(尤其是日系推理小說),大抵知道&ldo;本格推理&rdo;與&ldo;社會推理&rdo;的流派分野,前者以謎團、詭計為主,重點是以線索解開謎底的邏輯趣味,而後者的重心放在反映社會現狀,強調人性和寫實。我本來想寫純本格的故事,可是方向一轉,便傾向於社會描寫。兩者性質未至於完全相反,但要結合混搭並不簡單,很容易讓其中一方的味道蓋過另一方。為瞭解決(或稱為逃避)這問題,我採用了另一種方式編寫‐‐這部作品由六個獨立的中篇本格推理故事組成,每一篇也跑強調謎團和邏輯趣味的路線,但六篇串連起來便是一幅完整的社會繪圖。我的想法是,微觀之下本作是本格推理,宏觀下卻是寫實派的社會作品。

每篇故事的年分,都是香港社會脈絡的轉捩點,那些元素或許在故事中佔重要的部分,也可能僅僅只是襯託。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章 ,畢竟故事中的日期比我完稿的日子還要晚,我不是諾斯特拉姆斯,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不過,二○一二至一三年間香港社會對警權的質疑日益嚴重,二二年末更是高峰,或許算是不幸言中。

我不打算一一詳說每個故事背後的想法,角色的意涵、細節裡的譬喻,文字里外的概念連結之類,這些留給各位讀者感受就好。我只想談談其中兩點。對不熟悉香港地理的臺灣讀者來說,這一點我不提便或許不會知道,故事中的地點其實是不斷重複的。例如第二章 關振鐸與駱小明碰面的球場,和第五章當作&ldo;南氏大廈※&rdo;藍本的&ldo;楠氏大廈&rdo;相近,都在亞皆老街附近;第三章傳出可疑人物出現、浪費警力搜查的大型公共屋宛&ldo;觀龍樓&rdo;,就在第五章&ldo;堅尼地城游泳池&rdo;旁邊;第二章唐穎遇襲的西九龍填海區,前身就是第六章主角和阿七等候民邦號靠岸的佐敦道碼頭;第三章的嘉鹹街市集、第四章關振鐸和小劉吃午飯的餐廳,以及第五章的&ldo;蛇寶&rdo;樂香園咖啡室,都在中環威靈頓街一帶(第四章的餐廳名字乃杜撰,名字相似的餐廳仍在原址經營所以我按下不表,而樂香園現已結業)。如果有讀者讀完這部小說,想到故事中提及的地點觀光一下,我會非常高興。

至於另一點我想談的,是我覺得今天的香港,跟故事中的一九六七年的香港,同樣弔詭。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末世:人在前邊浪,人設後面追

末世:人在前邊浪,人設後面追

彪彪的小祖宗丫
關於末世:人在前邊浪,人設後面追: 上一世,末世喪屍橫行,人類僅剩楚洛伊一人,她站在頂峰之上,腳下是喪屍屍體堆積的高山。孤獨遊蕩十六年,終是受不了寂寞自裁,一朝回到末世前,意外收穫搞怪系統小可愛,系統讓她按照人設重新走一遍劇情,誰知楚洛伊煩了,人哪有不瘋的?都末世了,還要什麼冷豔美女的人設?!還重新走一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能發瘋絕不忍著,能浪絕不躺著!只不過怎麼人一瘋,怎麼還開了朵桃花呢?[
科幻 連載 9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