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只能保證,讓眼下這一代儘量有最大的改變,同時也要看上位等人的決心有多大。”
“因為,人的地位是會變的,想法也會跟著變。”
“開啟民智,實事求是的改動天下禮制,發展實業,非一朝一夕的事,也非一個人就能完成的。”
章誠說道。
朱元璋和楊元杲頷首。
但天然對官吏不放心的朱元璋這時還是忍不住再次問章誠:“靠官吏徵稅真的能放心?”
“不能說完全放心。”
“但的確比讓當地鄉宦自己徵稅要放心。”
“何況,官吏本身就不齊心,我們完全可以讓他們互相制衡,同時輔之以更合理的制度,進而儘量避免稅政崩塌乃至害民太深的情況出現。”
章誠說著就指了一下楊元杲:“這也是為何我今晚要先引薦文素兄給上位的原因,文素兄雖為儒士,卻不贊成以禮治天下,可見天下儒士的確並不是主張一致,如此就大有可為了。”
“比如在徵稅這方面,可以讓稅政獨立出來,讓牧守官沒有擬定徵稅名目權力,亦如上位所想,不讓地方牧守官可以直接立稅徵稅,而是讓直接向朝廷負責的稅政官衙負責徵稅,而立稅又可以是另外的官衙。”
“再就是。”
“可以讓監察稅務的官員又是一個官衙,上位可以官員們利用鄉籍不同、主張不同在各個衙門安置這些官員,讓他們互相制衡互相監督。”
章誠說後,朱元璋不由得問道:“可這樣是否讓官員太多?”
“可以少設大官,多設小官,另外,這些皆是要做實事的官,不比閒散之官,不算冗官,所增加的開銷,相比於糧長制和牧守官直接負責徵稅後出現的巧立名目情況而加徵的稅賦無疑要少得多。”
“同時,徵稅立稅督稅的核心位置,可以讓與上位主張一致的官員去負責。”
章誠回道。
朱元璋頷首,開始思考起來。
而沒一會兒。
朱元璋又突然主動問楊元杲:“足下為何也願意禮歸禮,法歸法?”
楊元杲笑了笑,隨後拱手回道:“將軍不願意儒以禮亂法,是因為在乎百姓;而鄙人不願意儒以禮亂法,是因為在乎華夏!”
楊元杲說後就瞅向了章誠:“如章監軍所言,天下儒士主張不完全相同,也並非皆不在乎華夷之別也!我雖是儒生,但不仕元。”
“華夏?”
朱元璋更加好奇起來。
“是的。”
楊元杲再次回道:“鄙人系宋時楊忠武公(楊業)之後,先祖武恭公(楊沂中)亦因抗金而官贈節度,在下豈敢不循祖宗之志,進而掃除胡患,復我中華?”
“而鄙人讀書多年,痛定思痛之後,認為胡人能據我中華,皆在於禮與法不分,儒以禮亂法,又為讓法利於自己而亂禮,故使得士紳不為守禮而抗夷,只為能亂法而認夷為君,進而使胡據中華,而不少漢人亦幾變為夷,華夏之風,千載或湮也!”
“故為救華夏不滅,鄙人怎能不願天下禮歸禮,法歸法焉?”
“照足下之言,夷狄壞中華,在於儒先自亂華夏之禮?”
朱元璋聽後問道。
楊元杲拱手:“然也!”
朱元璋聽後也朝楊元杲拱手:“足下可願入咱朱元璋的幕,若有什麼要求,足下可自提之。”
楊元杲這時看向了章誠。
章誠道:“文素兄已自願入我門下,上位若想招攬他,自可直接問我便是。”
朱元璋笑道:“章先生既已向咱引薦他,不是正要讓咱用他之意嗎?”
“並不是。”
“我只是想讓上位知道天下儒士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