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二十,謝星珩年節裡寄出的信件,有了迴音。
今年會試結束,沒能取中進士的舉人們,結伴來了豐州縣。
他們來看看謝星珩在豐州縣做的一番事業,也看看他說的滯銷糖製品。
來人眾多,家裡住不下,謝星珩一個人也招呼不來,把豐州縣裡的書生們叫了好些。
都是外向能說的,再拉了同年舉人朱聿和許行之作陪。
讀書人講理,來到豐州縣,先要去謝星珩家裡拜訪。
他們心裡也有好奇,都記得謝星珩是個贅婿,想知道他的家庭地位。
江家裡外和睦,謝星珩雖是贅婿,卻跟江家親兒子似的,兩個爹都對他好,夫郎更是貼心合意,孩子也有。舅舅剛來豐州縣,也對他滿意。
客人來家,家裡自是好茶好飯的招待。
江家重新修建過,整體不出挑,大氣簡約,擺件相對較少,各處景緻都是逐年增加調整的,多數是宋明暉種的花花草草。
最顯眼的是兩任皇帝御賜的牌匾。第一塊牌匾是“積善之家”,掛在了大門頂上,代替了“江府”的牌匾。
第二塊牌匾是“善耕之家”,掛在了二門上。
這在商戶人家,是頂級排面,值得一說再說。多少官員混一輩子都拿不到一塊匾?江家有兩塊。
前年鄉試時,謝星珩外出交友,有說過“積善之家”的來歷。他那一年出盡了風頭,連帶著夫郎都小有聲名。
能得“勇士”稱號的夫郎,只有江知與。
他連著兩年都沒去參加考試,按道理來說,大家都要忘了他。
但他那封信寫得太好了,一下就讓人記起他的策問。
謝星珩又跟他們說起“善耕之家”的來歷,十句裡總有一兩句會提到他夫郎。
“農莊那攤子事,是他打理順當了,我過去撿漏,照著現有的種植區、孵化區、養殖區來規劃,只等著出貨變現,早期的鋪攤子、建廠子、組織人手,都是我夫郎親力親為。”
舉人們想說他有個賢夫郎,想到他是入贅的,這話又不好說。
謝星珩幫他們說:“我有個賢夫。”
大家都是笑。
舉人觀光團到豐州縣的第一天,只上江家拜訪,再安頓休息。
第二天開始,謝星珩當起了導遊,帶他們從城裡開始逛。
第一站是掃盲班,增加百姓識字率。
班上孩童跟成人都有,學些常用字。
舉人們是重要人脈資源,謝星珩不跟他們藏著,第二站是“商務訓練營”。
這裡是內部培訓基地,優先培訓掌櫃的、管事的。再從優擇優,層層提拔。
目前最頂上的一職是總經理,是白喜文擔任。
訓練營跟掃盲班配合,讓有銷售天分的人,不會困於“學歷”,能更快接軌。
舉人們對掃盲班的作用不太理解,看起來與啟蒙的作用重合了。
看了訓練營,他們又懂了。()
啟蒙是為了向上讀書,後面緊跟著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等。
?本作者羽春提醒您最全的《夫郎家的鹹魚翻身了》盡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掃盲班則更為實用。先是各人姓名,再是常用字,附帶數字教學、珠算。
謝星珩還給他們見識了第一樣好東西——算數尺。
這是早期的算尺,後來被計算機取代,然後又成為現代的小文創。尺子分內外兩層,可以滑拉,調整到相應的數字,可以直接看見答案。
他□□了阿拉伯數字,初時不習慣,久了就知道方便之處。
但尺子的成型,是江知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