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4章會盟
十月的洛陽已經褪去了酷熱,古城屹立在清晨的朝陽之下,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卻又不失那勃勃的生機。
早晨的微涼還未散去,洛陽的百姓們剛剛睜開朦朧的睡眼,城郊便已經響起了嘈雜的聲音。
洛陽如同西安,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非凡的意義,而今天,它將要再次見證一件大事。
巍峨的城牆附近,洛水之畔,一座高大的祭壇聳立,它分為數層,用木頭與石料鑄造,雖然建造得有些倉促但卻不失大氣,臺階規整,彷彿直通雲端,最上方掛著一張畫像,上面一個威嚴中年人端坐,正是朱元璋。
祭壇下方的黃土被寬大的紅色地毯所覆蓋,一直延伸到城門,兩旁站立著無數身著精良甲冑計程車卒,彰顯出即將發生之事的不凡。伴隨著禮樂之聲,八個人肩並著肩,共同走了出來。
他們的眉宇間有些相似,但也有著許多的不同,正中是一個面板有些黝黑,長著長長鬍須的魁梧中年人,他龍行虎步,氣勢突出。
隨著幾人踏上臺階,侍立在旁的文臣武將們隨之跟上,隨後是士卒。他們身著正服,站在祭壇的不同層次,而一個老者則跟著八人走上了最頂端的祭壇。
朱文正不僅是北軍中的重要將領,更是宗室中的長者。雖然朱元璋沒有賜封爵位,但是這改變不了朱文正乃是朱元璋侄子、天下所有宗室之中最年長存在的事實。
此次會盟,自然由他來主持。
伴隨著一陣鑼鼓宣天,諸王以牲口祭拜過太祖,便在下首分主次坐下,燕王當仁不讓地坐在了主位。
朱文正走到了正中心,開口先是對太祖皇帝功勳的複述與緬懷,等待鋪墊足夠,才進入正題。
“今朝堂之中如方孝孺、黃子澄者,矇蔽上天,偽創遺詔,使天子之位旁落,太祖之基業衰微,九州動盪,天亦垂淚!”
……
“昔太祖分封諸藩,以為護衛社稷,安定天下。今朝廷無道,諸藩不忍,遂起兵共襄國難!”
“我等此舉,為討逆臣,正帝位,復太平!”
是的,從此刻起,諸王的事業再不是靖難了。他們否定了朱允的正統性,公然宣告遺詔乃是偽造,將文臣們的最後一層遮羞布扯下,他們正式宣佈,這場戰爭已經不是“清君側”,而是“正帝位”!
冠冕堂皇的話說完了,接下來便是諸王真正關心的了:“八王共舉義事,還需一盟主,統籌排程,諸位請暢所欲言,擇一賢者以立。”
說完,朱文正默默退到一邊,接下來的事,便與他無關了。
魯王是最先開口的,他在北軍進抵兗州之時開城投降,可見也是一個識時務的,之後便一直抱緊燕王的大腿,此時當仁不讓地為王先驅:“我舉薦燕王為盟主。燕王兵強馬壯,且功勳赫赫,賢明聞於邊塞,是一個好人選。”
遼王也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他雖然手下也不少,但是對於盟主之位興趣不大,並不是一個有野心的。
寧王冷笑,他對於將自己拉上靖難戰車的朱棣可沒有什麼好感。此時抱著臂膀,語氣中頗有些幸災樂禍:
“我沒什麼意見,大家隨意推舉便好。不過依我看,這盟主該當是一德高望重之人,才可統領諸王,共圖大事。此地滿足這條件的,怕是隻有兄長。不如由兄長來擔任。”
他說話的時候看著朱文正,顯然這個“兄長”,說的是他。
朱文正苦笑著連連擺手,諸王也是聽出了寧王話語中的嘲諷之意,朱棣的臉色微微有些發青,對方此言似是在暗示他德行不夠,自然是有些動怒。
但是對於寧王而言,收買手下,裹挾造反,也確實說不上什麼高尚之舉。
慶王眯著眼睛道: